【情境1】学习《液体对流》时,我首先做了这样 的实验:用试管装上水并放入一只小金鱼,斜放在酒精灯上,对着试管内水的上部加热。学生无不为小金鱼的命运担忧,结果水开了,色彩鲜艳的小金鱼还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这一非常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对小鱼的不死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点明原因就和本节课的知识有关,求知心切的学生立即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情境中。
【情境2】学习《机械能守恒》时,我用球网装了一个大铅球系吊在门框中部,然后把铅球从竖直位置拉到紧靠我的鼻梁处释放,眼见球又摆回来,在学生担心老师发生“流血事件”时竟发现鼻梁安然无恙,大家一场虚惊。然后转入主题—机械能守恒。
【效果】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自制一些小实验,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七、利用游戏活动,创设课堂导入情境
通过一些简单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创设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一些科学事实,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情境1】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先让学生做游戏,两个学生一组伸出右手,两人掌心相对,一个人拍一个人躲,拍手2分钟计时,打中次数多的为胜方。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冠军”同学打中的次数最多?学生会说出是由于反应快,教师追问,一个人的反应快慢什么系统参与调节的?学生会说出是神经系统。教师继续追问,那么神经系统是怎样参与调节的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非常强烈,兴趣也十分浓厚,在这样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入新知的学习已经水到渠成,效果也可想而知。
【情境2】在学习《力》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坐在一块滑板上,教师下令开始,两人互推对方,结果两人都滑开一定的距离,以采访的形式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一般回答都受到了对方对自已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中一个推对方,另一学生不动,结果两人还是滑开一定的距离,继续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的感受还是一样,此时教师提问全体同学这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什么呢?学生会说出是力。教师接着提问全体学生受到力后彼此分开的现象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怎样的?学生会说出是相互的,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力的相关知识的教学。
【效果】以上两情境都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切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积极思考并作出解释,培养其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性能力。在“玩”中学,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大大提高。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从而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应当指出,在科学教学中,创设课堂导入情境的方法和策略很多,但无论原来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我们一定要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就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追求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课堂导入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简洁明了,将学生很快“引入”课堂重心,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探究新知的主体上来,使得科学教学更加完整,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承利 教学最优化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韩立福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哈蒙德 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4]郑蓉梅 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M] XX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