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创设课堂导入情境的策略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导入情境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能够揭示教学内容,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创设适合的课堂导入情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关键词】:课堂导入情境、兴趣、效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恰当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师生建立融洽感情的桥梁,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生动、活泼、自然,为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因此创设课堂导入情境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设课堂导入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下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七个方面就创设课堂导入情境的具体策略加以研究和阐述。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课堂导入情境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和延“深”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情境1】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下面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情境2】学习《浮力产生原因》时,先将一正方体浸在液体中,复习液体压强规律,教师问:“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怎样变化?”学生答:“增大”教师问:“物体下表面所受压强比上表面大,那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向上的压力与上表面所受向下的压力大小关系怎样呢?”学生答;“下表面所受液体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所受向下的压力大”教师教师问:“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是向哪个方向的?”学生答:“向上”,教师总结:“物体受到的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浮力”。这样在复习液体压强、压力,压力差知识的基础上浮力就顺其自然地植入已有认知结构。
【效果】 同一单元前后两堂课联系很大,后一堂要用到前一堂课的旧知识,老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与本堂课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为学习新知识把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的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课堂导入情境
初中科学教学中创设课堂导入情境的策略研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