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学生为“师”,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的“心扉”。并且也最会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知道与否,都不能简单作答,更不能置之不顾,而应巧妙引导,善于拜师,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 研究的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对于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教师层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丰富的学识做后盾
要避免或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用丰富的学识做后盾。“知识就是力量”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科学领域包罗万象,而且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总是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之中,科学教师就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不断了解科技前沿、科技新动态。不光是本学科的,其他如心理学,包括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更是教师务必涉及的范畴。
2.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充分备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练,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境,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场景。
3. 对实验有充分的准备。实验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本课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耐心的引导,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也离不开学生的帮助。课堂偶发事件的正确处理将强烈激发教师的学习的欲望,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一步。教师正确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因人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使自己正确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生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基石。
参考文献:
任顺元, 《心理效应学说》,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7
林正范等, 《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6
(德)伍德沃克 著,陈红兵等 译, 《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4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1
傅道春, 《教师行为优化教程》,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7.8
刘芳,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