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社会,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成员,必然会充当消费者的角色。因此消费者这个社会身份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消费人,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息息相关,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最后承担者,消费者的行为对食品安全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抑制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和力量。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者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如贪图小便宜而购买标示不清的食品,甚至是过期的食品,或者遇到食品问题,一味忍气吞声或者认为是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不及时向相关国家部门举报和投诉,从而助长了造假者和售假者的气焰,食品问题也就层出不穷。消费者是食品安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由于食品安全教育的不足,食品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导致了不必要的食品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我国实行各种重要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不能只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还需要取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我们在推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时,应当请消费者代表进行评价,对消费者进行大力宣传.修改相关内容时,也要征求消费者的意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通过有奖激励消费者参与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快速运作,可以弥补职能部门专职人员人手不足、监督面不广泛、可能存在其他疏漏等问题。消费者的关心、知情和参与对我国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有重要意义。
3.政府的立法和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受暴利驱使,不法分子蓄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以谋取巨额利润,这是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多达300余万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他们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经营管理落后.大多数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滥用标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甚至有一些不法经营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农贸市场内注水肉屡见不鲜。大量不安全食品仍然在不断地流入农村市场,挤占城市市场。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监管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都有所欠缺。一方面政府缺乏对食品安全的政策引导,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还没有脱离“终端”模式、仍然是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为主要形式,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对企业、对市场、对消费者都已造成较大损失;另一方面是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手段,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常常要同时接受工商、质监、卫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也使企业找不着头绪,造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困难。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及分析
(一)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危害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认识和了解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衡量现行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立法和执法情况的重要标准。这些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三鹿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百姓的生命健康,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形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重视食品安全,也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只顾着遮遮掩掩,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触目惊心,伤心之余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系列的,但就其根源是我国的法律不够完善,不够健全,不够严厉,违法成本不高,才导致有些人为了利益敢冒险,敢违法。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上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也应引起我们各级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在眉睫。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
从 50 年代起,我国就开始把食品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及各种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法律框架,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
(1)《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正式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的法律,是一部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增强人民体质的专项法律,自1995年10 月实施以来,对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在该法中,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形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法律责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该法的顺利实施,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践,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出发,制定了90 余个配套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