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200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与当年6月1日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有了标准的法律依据。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负面消息有增无减,例如“地沟油”、“毒生姜”、多美滋问题奶粉、药品胶囊明胶门、白酒塑化剂问题等等。究其原因,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除了生产商、经营者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外,还在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健全。因此,要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规制 健全 完善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十分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更为迫切,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1]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即量的安全;二是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即质的安全。现在后一个含义的突出和前一个含义的弱化,反映了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