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什么
二、网络经济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现状
三、网络点评
(一)网络点评的诞生
(二)网络点评的好处
1.真实性
2.数量性
3.交互性
(三)网络点评与网络经济的关联
1.促进经济效益
2.对消费者选择的引导
3.增加讨说法的方式
(四)网络点评在消费者眼中
1.匿名性
2.分享快乐
3.正义的化身
四、网络虚假点评
什么是网络虚假点评
1.自卖自夸
2.收买
3.不当竞争
网络虚假点评的背景
网络虚假点评的重灾区
1.零售类电商
2.餐饮类团购
3.旅行酒店类电商
网络虚假点评衍生产业
1.刷单产业
2.职业水军
3.职业差评师
五、网络虚假点评的危害
对网络经济的危害
网络平台、供应商的危害
对消费者的危害
对竞争的正规企业、商家的危害
(五)对社会的危害
六、网络虚假点评的法律责任
(一)知情权
(二)不正当竞争
(三)虚假宣传
七、打击虚假点评中的不足
(一)网络平台、供应商的问题
对打击网络虚假点评中重视程度不够
产品问题
各自为政,合作打击不足
办法不足、力度不够
(二)消费者自身的问题
1. 贪小便宜
2. 素质问题
(三)社会的问题
1.诚信档案
2.法律规范
3.宣传力度
八、打击网络虚假点评的不同途径与手段
(一)网络平台、供应商维度
1.合作
2.自身教育
3.成立专业打击部门
4.举报与奖励
5.优化技术
(二)消费者维度
社会维度
1.诚信档案
2.教育宣传
(四)法律维度
九、获取优质网络点评的健康渠道
做好服务
质量优
包装到位且合法
内 容 摘 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互联网开始,从互联网的发展到网络经济的诞生,为背景,对网络点评的产生、网络虚假点评的产生进行分析,指出网络虚假点评的产生各种原因,网络虚假点评对社会、对消费者、对网络经济、对网络平台、对合法正规商家等的危害,打击网络虚假点评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等。给出健康的网络点评发展中,服务、价格、质量等各个维度的建议对策。
论“网络虚假点评”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团体、设备都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了一起。互联网能够也不在仅仅是虚拟,而是已经是主题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与互联网连接,互联网与万物共生共存,这已是大趋势,更是大现实。
网络经济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这种大趋势下。有了网络经济,自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竞争自然会出现,在所难免,自古以来竞争便有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网络经济自然在所难免。获得竞争胜利最好的方式不外乎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有了良好的口碑,获得竞争的胜利可谓手到擒来。但是,口碑不易作假,因为正常你身边的人不会把不好的商品介绍给你,而陌生人也基本不会去给不认识的人介绍。而网络经济,想要口碑,自然就诞生了评价系统,为了获得好口碑,便有不法之徒、不道德之辈想方设法让自己获取更多的更好的点评,网络虚假点评自然的也就产生了。
互联网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广域网络、局域网络、单机等不同规模大小的由计算机、各类终端、手机、客户端、服务器端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的可以实现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的覆盖全球的世界性的信息网络。它的诞生,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生活中的每一方面,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什么
20年前,要和远方家人说话,需要跑到公共电话亭,承受昂贵的长途电话费。现在,打开手机连上Wifi,不止可以听,还可以看。
15年前,想要看某部电视剧,需要去到街上的影音店,花约1元1集的价格租赁vcd碟片,回家抓紧看完,在规定时间内还给店家。需要忍受卡碟、花屏、卡声音等问题。现在,打开电脑、手机、各国大片、剧集应有尽有。
10年前,去报刊杂志亭买杂志、报纸、插画。现在,躺在家里,各大新闻媒体、杂志周刊、图片视频自动的就利用手机、电脑软件给你推送。
5年前,买一张春运的票,需要去通宵排队,运气不好没票,你得从黄牛手中高价购买。现在打开各大网站,网络抢票,不用忍饥挨饿排通宵,不用看黄牛脸色。
1年半以前,家离地铁、公交站还有那么2、3公里的距离,还得走个20、30分钟或者忍着高价和违法风险坐黑三轮。现在,打开你的手机,花上黑三轮十分之一的价格一辆共享单车就可以供你使用。
二、网络经济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的概念由来已久,由于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有人认为,网络经济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网络产业群,包括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硬件、软件的开发与制造,以及承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各种行业。有的学者不是局限于产业层面,而是把网络经济拓展到整个社会经济层面。
我们认为,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
网络经济的现状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共享经济、电商经济”等等不同的领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互联网+”概念落地,互联网与经济、生活早已深入人心密不可分,网络经济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
三、网络点评
(一)网络点评的诞生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步从专业性强的“高冷”走向亲民的、主流的生活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带动了民众参与互动的热情,它的便利性等优点使各种网络评论诞生。网络评论具有灵活的形式与利益无关的真实性,以及各类特性影响着社会每一面,其中对于经济活动尤其重要。
(二)网络点评的好处
1.真实性
网络评论不带有利益输送,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不用考虑周遭人的想法是否与自己一致遭到嘲笑、讥讽或者得罪人。参与者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觉得这个政策好,就可以称赞,觉得这个景点不漂亮,就可以贴出照片,写出看法。
2.数量性
人们对信息、真相、知识等需求的增加,依靠少量信息或者商家、政府、社会的单方面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而网络评论没有版面、时间、空间等的限制,事件越深入,民众就会补充更多的评论,获得的信息亦愈发充足。这也是网络评论所拥有的优势。
3.交互性
网络提供了及时的、越过空间障碍的、相互性的交互环境,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做出自己的回应,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得到反馈甚至成百上千条各类看法。这也是网络评论与其他评论方式的差别。
(三)网络点评与网络经济的关联
1.促进经济效益
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吸引更多的好评,也是企业、商家吸引更多用户、消费者,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和业绩的主要方式。
2.对消费者选择的引导
好的评论可以吸引消费者前往消费,差的评论可以让消费者减少踩雷,网络点评对消费者起到了很好的引导。
3.增加讨说法的方式
网络评论的真实性、交互性、数量性能够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它的对大众的开放性可以让大家直面的看到这家企业、商家是否是良心的,倒逼其提升自己服务与质量。遇到被坑的个别事件,更能够以网络评论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
(四)网络点评在消费者眼中
1.匿名性
网络点评的匿名性可以让消费者说出自己最真实的看法,不用担心打击报复
2.分享快乐
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点评可以让自己遇到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时,能够及时分享出去,传递更多的快乐。
3.正义的化身
遇到黑心的商家,也能及时的以网络点评的方式将事件描述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止损。起到一个正义的化身作用。
四、网络虚假点评
(一)什么是网络虚假点评
1.自卖自夸
企业、商家在网络平台的生成虚假的交易,利用交易后的点评功能,模仿真实消费者的点评,为企业、商家自身撰写优质的点评。
2.收买
用红包、返现金、抵扣券等形式,贿赂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出与事实不符或夸大的利好评论。
3.不当竞争
同行业企业、商家,在竞争对手的网络平台进行金额小,次数多的消费后,利用网络点评恶意抹黑、污蔑、攻击竞争对手,使其客户分流,让自己得利。
(二)网络虚假点评的背景
网络经济进入大众生活后,网络点评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利用网络点评来为自身造势、提升业绩、传播口碑的企业与商家也越来越多。企业与商家数量的增多,同类型行业的企业与商家自然避免不了激烈的竞争。有竞争自然就能分出优秀与劣质,这时候一些稍微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些不满足当前利益想要牟取更多利益的,一些不用服务与质量等因素吸引消费者想要走捷径的,一些为了更多利润想要降低成本的等等企业、商家,就动起了网络虚假点评的念头。
(三)网络虚假点评的重灾区
从网络新闻数据上来看,网络虚假点评几乎已经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道购房买车,小到日常用品,都在网络上充斥着水军、虚假点评,每个人都曾或者都可能将收到其侵害。以下这些为网络虚假点评非常严重的产业。
1.零售类电商
零售类电商企业由于基本为刚需用品,消费者体量巨大,商家竞争激烈,是网络虚假点评的重灾区之一。
2.餐饮类团购
餐饮类,味道是餐饮类商家口碑的最为重要的指标,需要很好的大量的宣传性,利用打折、返券的形式让消费者写下优质点评或者转发宣传。是网络虚假点评的重灾区之一。
3.旅行酒店类电商
部分非热门旅游景区、酒店,需要大量旅客流量,利用处理过后的图片+专业写手性质的旅行心得、游记等,发布在网络点评、专业营销号上获取点击量。
(四)网络虚假点评衍生产业
网络虚假点评,可以为不良的企业、商家及个人谋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产生了很多的灰色产业,它们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无人看管,肆意横行的危害着整个网络点评行业的健康。
1.刷单产业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刷”,就能找到成百上千的专业刷组织,如“淘宝刷好评”“京东互刷”“微信刷票”“快手刷粉”等。相比电商平台高昂的推广费用,刷单成本低、见效快,几元钱就能买一条好评,一两千元就能升一颗钻,成为吸引顾客的“招牌”。畸形的刷单功能强大,不仅可以给自己刷好评,还可以给竞争对手刷差评。业内人士介绍,刷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布需求、刷手接单、垫付资金、快递作单、代为签收、完结交易、好评截图,俨然“一条龙服务”。在搜索平台上,找到两家排名靠前的刷单平台“米粒网”和“淘刷刷”,页面设计与正规推广网站无异,不再是依托聊天软件的刷单“游击队”。
2.职业水军
水军,专门为需要制造话题、需求关注等对象服务的群体。以点评、造粉、发回帖、社交平台讨论等方式,满足服务对象需求。雇主利用水军为个人、企业、商家炒热点、搞宣传,以此来获得口碑和提升形象,或者为服务对象的丑闻转移话题,分流民众的谈论焦点。甚至可以说水军把持着网络舆论,其力量不可小觑。
3.职业差评师
抓住了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中,商家对于网络点评的看中度较高,利用购买商家产品后故意给商家恶意差评,以差评勒索商家给一定的费用,换取更改为正常评论,并以此手段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五、网络虚假点评的危害
(一)对网络经济的危害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需要更多的利好评价,个人、企业、商家就使用网络虚假评论这些歪脑筋去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夸大性事实、虚假宣传,红包、返现金、抵扣券等形式,贿赂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出与事实不符或夸大的利好评论。这样获得的虚假评论、信用、满意度,就会致使其他不知情的消费者购买质量差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严重的损害了网络经济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更让有良心的、正当的、守法经营的个人、企业、商家收到影响,这样难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局面,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对网络平台、供应商的危害
商品在网络评价的是好是坏,是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容不得一丝掺假。而网络点评更是网络消费与实体店消费的区别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已经消费过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发布实物图片,展示商品信息等方式帮助未消费的消费者进行筛选、判断。所以网络点评被掺假,前者无法再为后者给出经验判断,甚至会引导后者进入挖好的坑里,这样网络点评所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而网络平台、供应商所存在的意义同样会打折扣。所以这种网络评论掺假的情况,所损害的并不是一个商品,也不是一个商家。最害的受害者是整个网络平台、供应商以及网络评价其本身。
(三)对消费者的危害
对于消费者而言,收到网络虚假信息的损害,最为直接的便是经济上的。除开经济上的损害,在网络道德上、消费的选择性上、对国内消费环境上等等,都有很直接的危害。某个消费者也许在受到多次的网络虚假点评损害后,可能自己也会因为气愤、报复等心理去发布不尽真实的点评误导他人;某个消费者或许在受到多次网络虚假点评损害后,未来网络消费会集中在那么几家未曾对其造成损害的企业、商家上,选择面极窄;某个消费者在多次受到网络虚假点评损害后,或许会对国内网络消费环境失望,转求国外的网络消费,现在流行的海购正在侧面反映这一情况。
(四)对竞争的正规企业、商家的危害
在一定范围内,某一个企业、商家的网络虚假点评,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其他正规企业、商家的经济利益。市场只有这么大,有人得利必然有人受损,受损企业自然会采取手段办法去挽回,也许在提升服务、质量、设计后得不到太大改善的话,正规企业、商家也许就会采取同样的方式—网络虚假评论来进行反击,不再苦心孤诣的研究技术,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改良设计。社会上的正规企业、商家越来越少,行业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五)对社会的危害
网络虚假点评,直观表现出的就是诚信问题,如果泛滥,便会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习惯靠捷径、靠虚假来达到自己既定目标,而非是靠努力、靠改革、靠竞争的社会,道德精神层次的倒退,影响社会整体进步。
六、网络虚假点评的法律责任
(一)知情权
获取网络虚假点评,属于不正当的宣传手段,消费者获取的都是虚假的,带有误导性的信息,对网络交易双方的消费者一方在知情权方面造成了损害。
(二)不正当竞争
网络虚假点评获取了利好口碑,恶意分流了消费力,破坏了竞争关系,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竞争对手的网络评价系统中恶意抹黑、污蔑、攻击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造成损害,同样破坏了竞争关系,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虚假宣传
大量转发、宣传夸大的、不实的商业信息,违反了《广告法》。
七、打击网络虚假点评中的不足
(一)网络平台、供应商的问题
1.对打击网络虚假点评中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平台、供应商不需要网络点评,但是其中的企业与商家的点评需要,而企业、商家的优劣实际上就是该网络平台、供应商的口碑,需要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2.产品问题
对于网络平台、供应商来说,他们的产品实际上就是网络点评,他们将网民、消费者的信息汇集起来,提供给更多的网民、消费者,方便他们,自己也从中获取正当的利益。出现网络虚假点评,就是网络平台、供应商的产品出现了问题,需要自身对于产品有更多的提升,才能留住消费者。
3.各自为政,合作打击不足
各大网络平台、供应商合作有所不足,采取各自的方式进行网络虚假点评的打击。一般而言,同一个企业、与商家是在多个不同的网络平台、供应商都有注册,未能做到联合打击。
4.办法不足、力度不够
网络虚假点评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使用的办法不够全面;同时网络虚假点评问题,是网络经济中的原则性问题,不可触碰的底线,惩罚的力度暂时不够。
(二)消费者自身的问题
1.贪小便宜
许多的网络虚假点评,就是因为企业、商家利用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用红包、返现金、抵扣券等形式,贿赂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出与事实不符或夸大的利好评论。
2.素质问题
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网络消费已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手段。但是,我国的国民素质,暂时还没有经济、生活水平同步。
(三)社会的问题
1.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暂时还没有与网络点评挂钩,让网络点评的直接参与顾忌较少。
2.法律规范
我国暂时没有与网络点评相关的专业法律规范,在问责、审查、维权时,没有标准的参考,灰色地点易滋生此类行为。
3.宣传力度
社会对于网络虚假点评的道德教育、宣传水平不足,没有很好的提高每一个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没有反对即为默认已经是社会中不成形的看法。
八、打击网络虚假点评的不同途径与手段
(一)网络平台、供应商维度
1.合作
各大网络平台、供应商开展合作,利用一个企业、商家在多个平台运营的状况实行一犯全罚,即在一个网络平台、供应商进行了虚假网络点评,合作的全网络平台、供应商全部处罚的手段。同时在行业内进行通报,让其无法在未其他的网络平台、供应商新注册运营。
2.自身教育
在各大网络平台、供应商内部展开自身教育,提高员工素质,让企业每一个员工,整体认识到网络虚假点评的严重性。
3.成立专业打击部门
各大网络平台、供应商维度参照大众点评网,成立一个完全独立于业务团队之外的诚信团队,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不断与作弊和炒作、虚假评论做斗争,他们的KPI考核不受销售业绩影响,只对公司的根本利益,点评的诚信负责。一条点评要显示在大众点评网页面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需要经过这个诚信团队多层次多角度的审核。
4.举报与奖励
施行消费者举报措施,让消费者主动举报利用红包、返现、抵扣券等形式,贿赂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出与事实不符或夸大的利好评论的企业、商家,并且对举报成功且属实的消费者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消费者获取合理合法的奖励,而非企业、商家的不正当奖励。
5.优化技术
网络平台、供应商应当优化审查网络虚假评论的技术,从防范开始杜绝,而非出现后在惩罚。同时也应该加重惩罚的力度,增加不法的企业、商家的违规违法成本。
(二)消费者维度
消费者自身应该将远光看的更加长远,认识到网络虚假评论的存在与自身更深层次,更巨大的影响,而非眼前的蝇头小利。
(三)社会维度
1诚信档案.
尽快将诚信档案与网络评论挂钩,每个人不仅需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也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中的作为负责。
2.教育宣传
加大社会对于网络虚假点评的道德教育、宣传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整体对于网络虚假点评的危害的正确认识,从每个人开始杜绝。
(四)法律维度
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点评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各大网络平台、供应商、有关部门,在问责、审查、维权时,有法可依。
九、获取优质网络点评的健康渠道
(一)做好服务
各企业、商家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用提升消费者体验感,用服务感化消费者。
(二)质量优
积极抓好产品质量关,全面改进产品中存在的不足,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包装到位且合法
定位准确,包装到位,匹配目标消费者群体。但包装不能夸大事实,不能误导消费者。
参 考 文 献
[1]腾讯研究院.互联网+时代的立法与公共政策[M].深圳:法律出版社,2016:4-1.
[2]李爱君.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1.
[3]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7-10.
[4]马化腾,张晓峰,杜军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1-2.
[5]盛晓白.网络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7.
[1]张淑华.网络对媒介民意表达结构的变革[J].乌鲁木齐: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2]王怡.网民评论的多维审视[J].湖南: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3]林丽鹂、王子尧.刷单形成完整产业链:15分钟赚5元有各种“暗语”.人民网,2017-06
-16[2018-03-5].://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616/c1001-29343226.html.
[4] 赵越、陈键.大众点评网:对虚假评论坚决“零容忍”.人民网,2016-03
-18[2018-03-5].://it.people.com.cn/n1/2016/0318/c1009-28209527.html
[5]宋艳艳.电子商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电子商务中的信用欺诈视角[J].福建:现代营销,2017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