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上的管理制度运用在工作中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关于管理的科目,我选择这个科目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在权金城是一命值班经理,算是一位中层管理者,如果管理下属,是我长期需要去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学习管理学,能够让我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管理这门艺术。
为了写这一篇文档报告,我抽出了一些业余时间,专门读了一些书籍,太有深度的我也看不懂,一些历史书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就列举一下我所读到了关于历史上的一些管理制度,还有我悟出的一些道理,而且,我还把它们运用到了我的工作中去。
我选取的是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和行政分级制度:三省六部制度。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度的思考
1.1沿用了四百年的管理制度
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就是那个篡了汉献帝的位的那个魏国皇帝,下发了一项选官制度的政令,叫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就是常说的上品中品下品官级制度,曹操的魏国存在了四十多年,而九品中正制却从此存在了四百多年,没有随着国家政权的消亡而消失,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设立这个制度的陈群先生,应该就可以算是一个古代出色的人事行政方面的人才了。那么陈群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这个九品中正制的呢?源于两汉的察举制走到三国这个历史阶段,已经千疮百孔,滋生各种腐败现象,还引发了意欲进入政坛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与士族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不找个新制度来管理这些人是不行了。
1.2它的前身非常落后
察举制出了什么问题呢?察举、察举,“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东汉选拔人才,注意举孝廉,孝和廉不是才,是德……大家都说你廉,你就廉……不过反过来,我不当官当然廉,我贪谁的去?我孝,你上我家考察来,我当然孝。四十几岁了我跪在地上给我爹洗脚,孝不孝?你掀起我爹的裤腿看看,昨天晚上我踢的黑印还有呢。爸爸死了,在坟墓边上结庐,守孝三年,结果一年生一个孩子……”。由此看来,察举制度弊端极大,极易被操控、腐败,换制度是必须的。而九品中正制则是在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就是即中且正),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按等级授官。虽然九品中正制在申定当中,依旧会评选一些门第较高的高门大姓为上上品级,但是重视了人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孝和廉,可见陈群这个制度比察举制先进了许多。
1.3改变管理制度是多么重要
转而看看现代社会,陈群先生也是各个公司企业需要的,时代在变化,制度在前进,旧的制度不行了就必须更换新的制度,比如企业原先的晋升制度是年限制,干几年自动晋升,然后造成慵懒、不思进取,那么势必就要改变为效益制,多劳多得、业绩多晋升的快,当然九品中正制替代察举制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察举制并未马上废止,就好像企业用业绩制一样,不能一下就变过来,一个缓冲还是要的,但是改革是必须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危机意识天天被人说来说去,其实需要改的时候,也许困难重重,忍过去自然就是一帆风顺,然后您老先生看着那些不改的,生不如死的同行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虽然邪恶,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行政制度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要改就要先从这里入手,所以很多企业都需要一个陈群式的人物,突破传统禁锢创新思维,厉行推行,让一种全新的模式诞生,而且一用就是四个世纪。
那些致力于企业行政制度改革的人才,陈群先生就是你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第二节 三省六部制度的思考
2.1书上是怎么介绍三省六部制的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个制度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三省是什么呢?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则指的是尚书省的下属,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隋唐两个朝代,中书省是全国政务中枢,中它掌握行政大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门下省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合皇帝相等的部分权利。
尚书省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它下属的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礼部主管礼仪祭祀,兵部掌管兵权,刑部掌管刑法案件,户部管理经济财政,工部则官吏工程建设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2.2 它的前身是不是也很落后呢?
要研究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就也要和九品中正制一样,看一看它的前身是什么样的。它的前身是什么呢?就是秦汉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则指下面的官员(并不一定是九个),这个制度好不好,我这个历史知识不太优秀的都略知一二,那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了,对皇权威胁太严重了。
三国演义我是读过的,感觉除了诸葛亮,当丞相的没一个好人,从董卓到曹操再到司马昭,当了丞相不篡位我都替他着急,就连诸葛亮,司马懿用反间计也是说他“图谋篡位”,刘禅马上就把他召回来了,原著里写诸葛亮回成都,询问召他回来的原因,阿斗说是我思念相父召相父回来,他智商是低,他以为诸葛亮是召唤兽呢?诸葛亮一下就明白了,立刻说:“定是有人说臣有异志”。诸葛亮多聪明,他就看出来丞相这个位置很烫屁股。
三公九卿制度不能说是落后,只能说危险性很大,丞相权力太大,遇上诸葛亮还可以,遇上曹操这样的,他不篡位,儿子也得篡位。所以需要改变这个制度,方法很简单,一个职位的权力过大,分开就是了。
2.3权力分散有影响吗?
在古代,皇帝首先看自己能不能掌握实际权力,丞相权力太大他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权力虽然分散了,但是所有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减少了中间丞相的环节,这也是好的。况且三省六部制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第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曹操那个时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来,三省六部制的确比较三公九卿制度,要好的多了。
第三节 工作中采用了全新的管理方法
从九品中正制和三省六部制度,我思考了关于人员选拔,和行政分权的管理方法,与我的工作相结合了起来,在门店使用了全新的管理方式。
在人员的选拔中,我们采取了员工分类的方式,就是把员工(包括技师),通过各种考核,根据成绩合他们的表现,分为A、B、C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合提高。
在行政管理方面,我们也采取了类似的分权方法,平时店内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店总经理决定,店总不在的时候由值班经理决定,这里没有值班经理权力过大的问题,有的是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我们及时的梳理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岗位权限,给予了很多部门关于相关事情的决定权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各个部门有了分工,避免了责任推诿。
这就是我通过读书,悟出的管理方式,也运用到了工作中,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