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文档报告是我国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首先分为: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一、1企业文化的定义: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70年代末,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无文化管理: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文化空想现象:与无文化相反,另一种具有迷惑性的现象是文化空想。这一现象表面上看企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理论体系,但又不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有:1.企业文化理念过于空泛,远离企业实际,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2.企业文化内容掺入了非企业的因素,即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经营特点与文化主体行为的提炼,而是从企业外部“赋予”了企业任务,超越了企业的承载范围;3.为了“文化”而文化,企业管理者热衷于企业文化氛围的创造,却忽略了对企业实践的总结,使企业文化丧失了针对性和生存基础,华而不实的。全盘西化现象:企业文化在中国入世之后,许多西方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一时间好像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按照西方管理理论来运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割裂,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精粹之处,仅仅看到了西方的企业文化的优点,一味地盲目遵从,照搬教条。2.对外国的成功经验的借鉴更多地集中在企业文化的最终表现上,仅仅喊几句口号而已,没有更好的研究其形成的背景和机制,作的只是表面文章,因而难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创建中国的企业文化模式,不可否认外来文化的作用,但其过程并不是全盘美化,或全盘日化,或全盘欧化。因此,重建的中国企业文化必然是吸取了外来文化精华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亦即形成中外文化优化结合的企业文化模式。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企业文化是一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随意的选择一种文化异想天开的臆造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深远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也最重要的便是儒家文化了。因此,我国企业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倾向是不可避免的。2.: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社会价值系统不过是个人价值体系的扩大。反之,社会价值系统理所应当地能够规范和调节个人的价值体系。人不仅是情感化的,而且是社会化的。3:”.儒家的“人文关怀”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儒家认为:“上下同心,其力断金”、“上下同欲者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儒家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中恕之道等观念,突出强调了处理人际关系中互相以对方为重的基本原则。显然这一原则对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内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在人和,不忘人文关怀,同样地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家只有关心、爱护员工,才能受到员工的信任和爱戴,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远非奖金、福利所能及的。4:.儒家的“诚信”思想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