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64
关于礼仪的力量——简述礼仪
【关键词】礼仪起源与发展,中国现代礼仪,传播与继承
正文: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礼仪的起源,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物种说法: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与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首先,,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会秩序。人类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其次,起源于人类寻求满足自身欲望与现实的条件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人对欲望的追求的本能,人们在追求现实的欲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止欲制乱”而制礼。
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都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这些激素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随着人类对自然关系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自然利益发展的精神需要与调节利益的复杂关系。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些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礼仪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以后2 000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