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广西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层次不高,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而且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问题。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广西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总结了广西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了广西现阶段产业结构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广西 产业结构 调整与优化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了提高与优化。但是,作为沿海沿边省区,广西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产业层次还存在较大问题,广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广西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题,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加快北部湾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泛珠与东盟的合作、大西南与东盟的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接点,是摆在广西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研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赵金彦,赵凯分析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及演进机理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分阶段对其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廖文龙 龚三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广西工业产业结构演化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起着一种阻碍作用。运用AHP方法,就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2[。唐艳萍、甘益凤、谢贤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来分析广西产业结构的30年来的演进过程,从而得出广西产业结构在这30年的演进过程中,并未发生显著的质的变化]3[。顾剑华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认为广西产业结构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4[。陈军义,韦晓英综合过去30年的数据,认为与发达省份广东相比,广西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分析法、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广西的产业结构特征,确定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为实现广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础理论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的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产业结构是由国家(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制度、科学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区域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济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关键环节。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总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受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产业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在我国经常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就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其目的是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包括:(1)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2)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及现状
(一)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在1978—2008年间,广西产业结构逐渐经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后来居上,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在1978年,广西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0.88∶34.03∶25.10,这是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到了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变成了20.27∶42.36∶37.37,以工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广西现在正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转型期,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而其产业结构特殊性在于:从1978—2008年,产业结构转变较快,各产业比重起伏波动,产业结构由1988年的“一二三”转变为1992年的“一三二”,又调整为1993年的“二三一”及1999年的“三二一”,直至2008年的“二三一”结构。由于广西工业化进程较慢,工业化程度较低,在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广西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长期稳定在“二三一”这个结构相比,出现了严重偏移,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扭曲,工业发展严重不足,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发育不足的情况下虚增,而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支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产业结构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二)广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问题分析
广西属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八成以上,农业人口多而农业不强,而且交通不便、农产品生产批量小、标准化水平低、商品率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内部结构方面,种植业比重偏大,虽然经过30年的调整,但种植业仍占全区农业的50%以上,比耕地面积类似的辽宁省(38.8%)高10个百分点多,比国外农业先进国家更高。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偏低,各业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
2.第二产业问题分析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全国来看,2006年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1.7%、48.9%和39.4%,其中工业为43.3%。工业内部的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由于广西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有色金属储存量大,在工业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销率有所下滑。据初步测算,2007年这两部分增加值分别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和18%,说明广西工业结构以资源型为主。
3.第三产业问题分析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应该远远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虽然广西第三产业比重占到整个产业的四成,但与广东省相比比重仍然低8.1个百分点。广西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需要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大力加强。
三、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都验证了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一规律。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1839年三次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6%、25.8%、31.6%。到19世纪末,大致经历了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二产业已经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工业进行新技术改造及现代产业的发展,并且以后者为主,体现了后工业化阶段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趋势来看:产业结构由低级的一、二、三模式,经过大约100—200年左右的时间的长期的渐近式的变革,经历二、一、三模式和二、三、一模式逐步演变为高级的三、二、一模式。
广西三次产业结构间的调整
由于广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发展不足,在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上应该采取倾斜突进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资源以及经济水平较低时,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重点倾斜发展,以此在短期带动整个经济飞跃和产业结构升级。广西完全可以打破本区域内对产业结构完整性、独立性以及对再生产过程比例性的追求,打破区域内对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对应和总量平衡,将比例性和平衡性建立在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之内,使某些产业高速增长,某些产业减速增长甚至退出,以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间非均衡增长,达到高效率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量变,从而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具体的途径可以概括为:资源倾斜配置——经济不平衡增长——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
广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固现阶段的二、三、一模式并逐步演变为更高级的三、二、一模式。广西应注重培育和扶持高科技产品和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竞争力,加强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长期与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脱节,未来第三产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第一、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各产业内部的调整与优化
1.对第一产业的优化
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 必须首先调整资源导向型思路,确立“市场导向、产业开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实行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发挥产业协同和组织协同的作用,延长产业链,形成产品经营的聚合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广西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引导、鼓励农民种植苗木,使苗木生产成为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
2.对第二产业的优化
工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第二产业是我区与东盟各成员国经济互补性最强、拓展经济合作项目最具前景的产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我区应确定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与建材业、制糖产业以及生物制药业为主导产业,并逐步建立主导产业群。
另外从广西的客观实际出发,加快建立现代企业步伐的同时,必须走一条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扎实推进之路。首先,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大企业集团。第二,坚定不移地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对广西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对广西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布局调整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的重要举措。第三,强化市场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名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实施名牌战略。第四,着力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使之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大力提高人的素质。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科技、懂经济、懂外语、懂管理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
3.对第三产业的优化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拓展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干线网络,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批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结算和支付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形成和完善综合服务网络。积极发展金融、咨询、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和层次]6[。尤其是要利用好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宣传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一批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四、结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西的经济增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十一五”期间广西GDP年均增长13%以上,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广西经济在快速增长,其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同时,诸如本范文所反映的一样,广西产业结构间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空洞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各产业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政策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第二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提高第一次产业生产效率,重点发展广西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以信息、科技、资本等发展高层次的新兴第三产业,解决广西产业结构“虚高”的不合理性;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广西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金彦、赵凯.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偏离份额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3期.
[2] 廖文龙、龚三乐.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演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3] 唐艳萍、甘益凤、谢贤.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产业结构演变分析[J].区域经济,2010年3月.
[4] 顾剑华.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2期.
[5] 陈军义,韦晓英.广西区产业结构调整[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第4期. [6] 薛焕生.调整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