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及功能 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2
(二)、企业文化的要素 3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4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 6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6
(二)、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7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 7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9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10
(一)、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二)、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种牵引力 11
(三)、企业文化是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保证 11
(四)、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12
(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12
内 容 摘 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即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不同。核心竞争力可以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组织制度、营销网络、管理方法、品牌文化等多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差异化与多样化,因而产品更新快、替代快,相应地技术扩散也就快。而企业文化所内含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它企业更是难以追随与仿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好,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将会进行的很困难,发展的速度会放慢而且维护的效果还不一定会好。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其它资源的支持,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样也是一样。本文通过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何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利用文化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提升 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发展 促进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及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1、文化的定义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教化”。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学科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但由于流派众多,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仍见仁见智。从社会学的“大文化”概念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进行改造后所产生的一切成果,是人类为了求生存与发展,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按科学的要求说什么叫文化,什么是文化呢?简单地说,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生活方式,以及为这种生活方式而创造的物质生产方式,都叫文化。自然,人的心理、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意识型态、思维方法、社会组织、伦理观念、科技知识、宗教、魔术、语言、艺术、文学、民俗等等都在文化行列之中,衣食住行也在其中。说穿了,文化就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体系,或者可以说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技巧。这是当代世界对文化的基本认识,具有广泛说服力。
2、企业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4)、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5)、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8)、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全景式管理
(9)、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企业文化的要素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2、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3、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5、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研究企业文化,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呢?
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5、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关键领域建立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不同时代对企业竞争力来源关注点的不同,企业竞争力概念的本质内涵也发生着相应地改变,它经历了一个从企业内部资源到外部环境,又从外部环境回归企业自身能力的过程。实际上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首先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在现象层面上显而易见的种种比较优势,也不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种种资源:它是企业组织的系统能力,而不是局部上和环节上的能力,也不是企业的产品或职能活动;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环境下与竞争对手相抗衡或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动态力量;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超越了企业的具体资产、技术和职能活动,超越了企业单个业务单元和各个活动环节,而把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升华为对企业整体实力和系统能力的要求。综上所述,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抗衡甚至超越现实和潜在竞争对手,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系统能力。企业要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培育、壮大和维持其竞争力。
具体来说,对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竞争力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加的能力,通常称“客户价值”。企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取决于是否拥有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谁有能力让消费者得到真正超过对手的不可取代的品质:谁能提供优质服务谁能让消费者获得物质价值和精神愉悦的双重享受,谁就有了基本的竞争力。
第二,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能力,它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是企业提供给顾客,使顾客满意而他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是企业领导潮流、主导市场、进入竞争舞台的入场券;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第三,竞争力是企业具备的开发新产品和领导新技术的扩张能力,它不仅仅为企业当前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为企业提供了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包括企业自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创新因素,同时企业竞争力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更新,但具备独特性和市场认可是最基本的因素。
(二)、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
1、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巨大决定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才能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豪华战车”不致白白浪费。
2、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坚实的竞争力来自执著的专业化,兢兢业业在一个领域做好,形成强大的令对手望而却步的专有技术,牢牢占领一个稳定的市场,这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二十多个产品领域;本田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引擎设计和制造,这支撑了小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和方程式赛车的制造。
3、不竭的创新动力。企业创新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创”,目的是实现“新”。翻开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部创新史。如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它首开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的先河,它的麦金托电脑可看可感的设计,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电脑市场的发展。
4、突出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近年来,河北华斯裘皮有限公司之所以成为国内裘皮业的老大,就是因为公司注重管理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以“狠严细实快新”为特点,同时极具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5、稳固的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的基本功能是把不同企业之间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使之以不同的形象存留于消费者心中。沧州好日子超市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拥有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商业企业,也是商务部推广“千乡万村”的试点企业,其加盟店数量的急剧膨胀,就是因为诚实可信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7、有魅力的顾客服务。顾客特色服务是企业接近消费者的最直接的途径,它可以给顾客带来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信任感和安全感。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依靠所特有的“无因退货”、“顾客永远是对的”等等理念,近距离贴近消费者,企业营业额直线上升,目前扩张速度逐步加快,已在华北地区拥有十几家加盟店(大型商场)。
8、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虽然不同的企业实际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尽相同,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优势之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综合以上对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结合现代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经济环境,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核心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家知道,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要有竞争力,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就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科技力量,这样也就拥有了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竞争力。因此,对企业来说,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这也就是说,在当代的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拥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
2、企业的竞争着重于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的竞争,就是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只能依靠学习,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成为有学习力的组织,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3、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网络生态系统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竞争的核心优势已从原先的低成本竞争转变为基于时间和知识的竞争,呈现出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趋势。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成功,依赖于能否充分理解市场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这两种反馈机制在市场的不同水平上、不同的时间过程中相互交织地发生作用,从而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整个网络或生态系统有正确的定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了解建立生态系统的时机和方法,能够从持续发展和不断改进过程中校正航向”。
4、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是文化的企业,企业的竞争将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竞争上,因此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有竞争力。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满足,必然会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这就迫使企业加大科技和文化在产品中的投入,用科技的优势、文化的优势替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成本价格优势,增加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和文化附加值,重视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的心理满足和求新、求美、求异的要求,用文化纽带促进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另外,在市场中,支配企业各种竞争行为的是其不同个性的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因此,归根到底是不同个性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强企业文化,
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跻身世界一流公司的行列十分困难,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百年不衰更非易事。从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信用危机到2002年世界通信虚报利润案,引起了美国和世界企业界的轩然大波,同时也印证了美国兰德公司调查报告中的结论:“是公司责任的崩溃、企业伦理的溟灭、贪婪和欺诈、企业诚信荡然无存,使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丑闻不断。为了谋求生存,一个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企业文化?没有高度内外一致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期望和行为,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市场。” [11]这里引发了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一)、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企业的能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就是企业文化,并且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基于特定的市场、用户、企业历史与民族文化背景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的,而且这一过程无捷径可寻。企业要想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具竞争力就要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二)、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种牵引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牵引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的内部动力;而科学规范的管理则是企业的推动力.这三个力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在这里给企业文化做一个定位,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前面提到的三个力当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所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牵引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它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学习、沟通、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三)、企业文化是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主要保证,是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柱。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已形成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导向、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由企业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念为指导,以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竞争并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竞争中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核心竞争力是很难确定和形成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会有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二,竞争越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就越紧迫,那些把工作和企业文化对立起来的观念做法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
第三,越困难的企业就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放弃生存的权利。那些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建设可以不要花钱的或是可少花钱就可以做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目标追求将更加的困难.如果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上下同心,精神振奋,方略正确就能走出困境,效益自然就会好起来,这是企业发展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四)、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从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如果缺少了企业文化,那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失去了有力的支持。日本能在战后三十年中赶上欧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是依靠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力量的体现,企业经营理念是品牌形象形成的内在力量,深深的溶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的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问题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
(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好,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将会进行的很困难,发展的速度会放慢而且维护的效果还不一定会好。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其它资源的支持,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样也是一样。
参 考 文 献
1、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译者孙耀君)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1995
2、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3、朱恒天,中国文化史教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黄文山,文化学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陈国兴,李万来,企业文化新论,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6、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7、魏杰,企业前言问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8、高伟,王克岭,加强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
9、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余来文,管理竞争力-基于战略管理与能力的整合,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1、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
济》,1999年第2期
12、虞祖尧、沈桓泽、孙志伟,《管理思想探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构建》,
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
13、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
一版
14、张得,《企业文化构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译者陈小悦,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16、迈克尔•波特,《竞争论》,译者高登第、李明轩,中信出版社,2003第一版
17、格里•约翰逊,《战略管理》,译者王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