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危机………………4
1.1外部环境………………………………4
1.2内部环境………………………………5
2、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类型……………………6
2.1 家族式管理………………………………6
2.2脱离基层的管理…………………………6
2.3不切实际的管理…………………………6
2.4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实质…………………6
3、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7
4、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8
5、信息化手段的应用……………………………8
6、构建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环境,举例说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9
7、总结……………………………………………12
8、参考文献………………………………………13
内 容 摘 要
根据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位置,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危机、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类型。提出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企业管理的经营理验、执行力度、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发展前景等相应的问题。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针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特点,我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经营理念;执行力度;信息化;
中小型企业管理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大部分中小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科研创新能力弱、开拓市场手段欠缺、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其显著特点可以归结为规模小、业务小、市场小、员工少、资金少、客户少。为什么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9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针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特点,我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危机
近几年的倒闭潮使员工人心惶惶,关于老板跑路,企业资不抵债而倒闭的新闻随处可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关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倒闭”二字,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寿命问题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将导致中小型企业面临危机的根源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管理创新是主要根源。
1.1 外部环境
1.1.1竞争激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高度发展必然带来高度竞争.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在规模,产品,品牌等方面都不及大型企业,随时处于被击败的边缘。
1.1.2融资难。
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国有大型银行偏好于放贷给大型企业,这使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银行放贷之后对中小企业要求十分苛刻,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如产品销路不好或者经营不善等问题,银行则会立即收贷,这让中小企业非常无奈.再加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信任,只要有一家银行收贷,其他银行包括民间债主也会一起收贷,高利贷无法偿还,资金链断裂,企业只能宣告破产。
1.2 内部环境
1.2.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大多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结构不完善,组织过于简化.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问题出现时,中小型企业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利润的下降将会使企业难以运作。
1.2.2企业缺乏长远战略。
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科学长远的战略,企业一味地追逐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企业在产品定位上目光较为短浅,在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引进高科技方面较为被动企业没有规范性的战略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也很难聚集员工们的力量。
1.2.3企业缺乏科学管理。
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结构是紊乱的,缺乏科学性更没有前瞻性.管理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我国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管理,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发展生存.根据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导致中小型企业破产的原因中,管理不当占到70%-90%的比重.而人们一向重视的资金不足,经济萧条及其他原因仅占10%-30%,由此可见,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我国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升级换代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自身进行创新变革。
2、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类型
2.1 家族式管理,这类管理模式是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员工大多是核心领导人物的亲戚,核心领导人物通过亲情来对员工进行指挥,过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增加了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大.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5%的中国家族式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原因便是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与管理机制。
2.2脱离基层的管理这类企业有组织结构,有明确分工,有正规的员工守则,但却没有员工将管理制度付诸于行动,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完全没有基层员工参与规划,也没有听取员工们的真实想法,导致最终得出的管理制度是死板的,是不实用的。
2.3不切实际的管理当中小型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管理者迫切的想快速发展成大型企业,于是便一味的模仿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不仅摒弃了自己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会让企业对新的管理模式出现无法适应的状态,最终难以发挥作用.显然,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的方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2.4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实质
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不仅仅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管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先,管理者需要摒弃旧的管理思维和方法,通过借鉴和学习创造出适合企业本身的新的思维方法,进行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值,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这一定义一方面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功能,指出管理创新着眼于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目的,即为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后,企业的效益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自身员工少、管理人员寥寥无几。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思想,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人员道德、素质、能力,将左右企业的发展。俗话说“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修养,不断提高个人各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要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吃苦来老的精神,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企业经营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待客户的态度等这些全部是管理人员一言堂。管理人员不仅对企业内部进行日和管理,而且对于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命期限。我们知道,任何强大的企业,他们都走过了创业、发展的道路,经历了艰辛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尝尽了失败的痛苦。由于他们企业管理人员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失败和成功之间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使得企业有成功业绩。
4、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企业执行制度化管理的目的,根本在于实施行政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以使达到制度化管理。为了使企业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变成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我觉得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多年的制度化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加强执行力而言,我的体会如下: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一下几点,第一,组织目标设定要明晰,某一项目的实施应当有可量化的目标。只有战略明确,才能好的确保执行过程方向正确。第二,因岗设人,每一名员工都有各自的特长,让正确的的人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才能人尽其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第三,任务下达后,注重执行过程的信息反馈和工作指导,适时纠正错误的或者不利的行为。第四,管理制度建立要符合实际情况,不同岗位管理制度要有重点和差异。如开发设计部门的员工,主要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期限,上下班时间不必很在意,而行政部门的员工注重上下班的时间规定。
5、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小企业不断在思考,如何低成本经营,如何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而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是降低经营成本比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被广泛认为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通过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系统是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差异化经营和成本控制的。内外夹击之下,能否使供应链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则成为国内中小商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命门。国内中小商业企业要得以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能力是对市场和经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正确的决策能力。而要实现这两点,必须要有一个能快速配置、快速实施、快速应用、快速见效的强大的供应链应用平台,将中小商业企业的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式。
6、构建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环境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一个民族没有深厚文化底蕴或者丧失传统的文化基因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急功近利,人心不古的倾向,当一个民族缺乏自我意识,丧失判断力的时候,必定走向衰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凝聚人心的文化氛围,注定将会面临执行不力,组织散漫,人才流失的窘境,在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商海,失去市场,失去企业赖以生存的客户。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我们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宏伟愿景而自豪。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发展的灵魂支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单单只是指企业标志、企业口号,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产生良好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就是缺少这样的企业文化,所以难以聚合员工的力量进行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每一次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力量已经越来越突现在企业各个方面。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文化观念作指导,有了进步的企业文化为条件,才能使企业员工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自觉的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的行为,也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比如说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狼性”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华为这样一个拥有8.3万余名员工的巨大集体,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相反而言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讲,其企业文化缺少实践经验的打磨,抑或是没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意识,那么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持续发展和员工工作态度都有不利的影响,将会是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而华为正是将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新、老员工的交替中保持着延续性,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探索的过程,虽然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相当脆弱,但在经营的项目、产品上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转向。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经营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完善自己,企业最终能够健康发展。细微之处决定成功,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要仔细,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实行科学、先进、信息化、和谐的管理。
7、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危机的根源是管理创新不足。企业在全球经济背景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找准制约企业自身创新的因素,找到实现管理创新的路径,建立全面的管理创新体系,才能为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才有希望,中国的明天才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周琼婕.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究[J].中国投资,2013
年,1期:211页.
[2]曾培能.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
1年,21期:45-46页.
[3]汤幼平.中小型企业管理创 新方法分析[J].管理观察,
2008年,21期:49-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