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10571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是唐僧西天取经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神话似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构成其猪面人身的荒诞性。但同时又赋予了他更多人性,使之成为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从而揭示了人的心路历程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蕴含。这便是猪八戒形象的真实之所在。近年来,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实是文学的生命,人物形象也必然要求是真实的。那么,猪八戒形象的真实性在哪里呢?以张翼为代表的评论家从阶级的角度出发,把猪八戒当作落后农民的形象加以批判,而且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猪八戒都没能挣脱这顶“帽子”。随着阶级观念的淡化,文学逐渐摆脱政治的束缚,打破了阶级分析独霸文坛的局面。尽管如此,猪八戒作为正面角色并未赢得应有的尊敬,相反,他得到的只是不断的捉弄和嘲讽,甚至是完全的否定。如山东淄博师范学校李荣昌、蔡相宗在《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试论〈西游记〉的主要精神》一文中说:“八戒几乎是一切恶德的代表,除了食色睡外,还胆怯无能,吹牛撒谎,愚昧轻信,自私自利,贪名图利,挑拨离间,公报私仇等。”还认为“惹事生非的是八戒,消灾解难、搬兵求援的是悟空。”这些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难免有不妥之处。要把握猪八戒形象的真实性,就必须公正客观的、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猪八戒形象的多样、丰富与完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这三个方面使猪八戒形象因多样而显得丰富;因统一而显得完整。也因丰富、完整而显得真实。“三位一体”是说在猪八戒的身上既有“猪”的某些特点,也体现着“神”的某些特征,还包含了“人”的诸多性格,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矛盾,辨证的统一于猪八戒的形象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从猪八戒身上可以看到“猪”的某些形象特征首先,表现在外在形象上,作者就给猪八戒画了一副猪的脸谱:相貌奇丑,面目可憎。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一、猪八戒身上“猪”的某些形象特征。 (一)从猪八戒的胎记长喙大耳说起 堂堂天蓬元帅落下这么一种胎记,怎不叫人难堪!好在长喙大耳;不像獐头鼠目,前者令人感到呆头呆脑,后者令人感到心术不正,呆头呆脑有憨的一面,而憨在我国民俗中则被认为是种不错的品格。它成了作者笔端猪八戒性格的基本点,而这也是人们喜爱这个人物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一胎记给猪八戒带来的后果又是那么严重!老高家明知他“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还是定要悔婚,不就因为他“后来就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吗?西梁女国的太师所以谢绝他的自荐而不肯去替他和女王做红媒,不就因为他“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吗?孙悟空从来不拿沙和尚取乐,而总拿他老猪开心,不就因为他“嘴长毛短半脂膘,圆头大耳似芭蕉”吗?最偏怜他的,莫过于唐僧,而唐僧也是认为“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也”。正因为那“碓挺嘴,蒲扇耳朵”给他老猪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难堪,而他老猪又曾经是个阔得可以的天蓬元帅,所以“呆子”二字虽非恶谥,在他却特别忌讳,于是,使总想一显自己的聪明,有用,不呆,喜戏也就由此开演了。 面对孙悟空的使促狭,猪八戒求得心理平衡的办法有三:一是咒骂.“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骂弼马温“无知”,当然也就意味着他老猪的高明。二是编谎。“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却不知孙悟空变做个蟭蟟虫,就钉在他耳后面。三是以詀言詀语施报复,撺掇唐僧念紧箍儿咒。“你只念念那活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那长老信邪风,果然念了起来。猪八戒在孙悟空面前编谎虽次次输,而在唐僧面前编谎却把把赢。其所以会次次输,就在于他自以为聪明,而所编的谎却浅露得只能瞒过他自己。其所以会把把赢,就在于他两个耳朵盖着眼,至愚拙得令人不相信他会编什么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面对唐僧的仪表,猪八戒自叹不如。于是便和他比干活,以获得心理的平衡。比如第二十三回,他就曾这么和变作妇人的菩萨说:“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多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虽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这一点不假,他在高老庄当姑爷时便是如此。好劳动是可以引为骄傲和自豪的,但是,他却忘了人家是在选女婿,不是在招长工! 面对妖魔,猪八戒也总好卖弄小聪明。或自以为机敏善应变,而把妖魔当作呆子。甚至接过狮驼王的话头“这厮没用”,说:“大王,没用的放出去,寻那有用的捉来罢。”结果还是被四马攒蹄捆住,扛扛抬抬,抛入池塘里浸着。或一遇劲敌便溜之大吉,还沾沾自喜以为是个识时务的人。甚至没轻没重,作弄沙和尚:“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说罢,一头钻进蒿草薜萝里,再也不敢露面,致使沙和尚成为黄袍怪的阶下囚。或一见被孙悟空打败的妖怪便抖擞神威,恍若天下英雄舍我其谁欤!最典型的例子是过朱紫国时,孙悟空按落云头,将妖精捽在金銮前,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钯道:“此是老猪之功! 然而,猪八戒的见识也有为孙悟空和唐僧与沙和尚所不及的地方,那就是他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变作唐僧一般模样,两个手搀手立在金銮殿前,弄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难分真假。猪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这主意更馊,却最管用。第四十七回,路阻通天河,不知河水深浅,又是猪八戒出了个好主意,说是“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不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第四十八回,灵感大工使妖法一夜之间把通天河冻结成冰,唐僧想趁冰过河,不知冰的厚薄,还是猪八戒的主意正,道是“等我举针把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行?” 农民主要是靠经验认识世界,猪八戒特别善于认死理,处处表现出一种阿Q式的经验主义,最足以说明他是个农民典型。所以,卵二姐将一洞的家当留给他都被他吃光,因为他不懂经营,老高家的土地到他手里却成了生材之道,但为他会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所以,他的武器九齿钉钯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见所未见的,难怪孙悟空要问:“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难怪沙和尚要说:“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确实,那柄九齿钉钯简直像魁星手中的,令人一看便知道人物的职业。正因如此,所以猪八戒的狡黠是农夫的狡黠。其为人也,小黠而大憨。因而“呆子”也就成了孙悟空对他的谑称和昵称。 要而言之,好耍小心眼,或阿Q式的掩盖自己的缺失,自尊自大,自欺自慰,或在尊者面前进些詀言詀语,让自己的对手吃点苦头,或阿Q式的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凡此,无非想占点小便宜,满足点虚荣心,这是芸芸众生的弱点,也是猪八戒的特点之一。但芸芸众生中有这一弱点者却未必都像猪八戒那样憨直,而这也就是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