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739
穿越剧之文学批评
今年以来,穿越剧高挂收视率的前列,从《宫锁心玉》,到《步步惊心》、《画壁》……吸引起了很多观众的眼球。
一、穿越剧之由来
穿越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来最受追捧的创作形式,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在网络平台上,已经诞生了一批穿越写手,如董哲、Vivibear等。他们以天马行空、放任不羁的手法创作了一部接一部的穿越小说,而在网络上红火了一阵的穿越小说最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们袭来。
所以说,对穿越剧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穿越剧是近几年从流行的网络文学创作中借鉴而来的影视剧类型,剧情或多或少涉及到穿越时空这一话题。此类题材有着几乎如出一辙的剧情模式:生活于当代的主人公,因为某种变故,突然坠入时空隧道,回到了历史上的某朝代,并同真实的历史人物发生联系,再伴随着宫闱秘史一起,成为剧情最大看点。
穿越剧实际上在湖南卫视推出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之前,就有很多。号称“国内首部穿越大戏”的央视开年大戏《神话》被炒得火热,另一部穿越剧《魔幻手机》也正在一些省级卫视重新热播,其他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等穿越电视剧和《大话西游》、《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等电影都曾赢得不错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
穿越剧大多包含悬疑、幽默因素,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客观地说,时下热播的穿越剧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收视要求。一个现代人带着现代的思想,穿越到古代,参与我们熟悉的历史,让观众看到现代思想和古代思想的碰撞,充满了矛盾和喜剧效果。此外,女性观众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剧中言情的成分,而男性观众则更关注剧中争位、夺嫡的情节。穿越剧带着非现实的色彩,满足了人们爱做梦、爱追梦的情感诉求。
二、从历史性看穿越剧
尽管穿越剧热播,穿越题材热火朝天,但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从历史性原则的角度来看,穿越剧的有些现象和问题却不能不叫人深思。
在《宫锁心欲》、《步步惊心》等至少三部以上的穿越剧里,都以清朝雍正时期的历史为
背景,一穿越就到了康雍年间,雍正都成了穿越剧的“大忙人”。于是乎各部电影对历史解读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结果。譬如对康熙死后,雍正即位历史学界从来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雍正是由康熙临终传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种认为雍正继位是夺权篡立。后一种篡立说由孟森、王钟翰、许曾重、杨珍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而坚实的证据。对于这段历史疑案,各部穿越剧就了自己的表现。如《宫锁心欲》中,康熙最后就是选择了身为四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而《步步惊心》中,隆科多是面承遗诏的“惟一大臣”,口谕由四皇子继承大统;又有港剧《九五至尊》里又是承袭的民间说法:“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可能正是这样的历史疑案一方面在民间本来就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另一方面也有影视剧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所以各部剧作便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这段历史。总的来说,这几部剧作只是说借用了本来就很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来添加自己剧情故事的魅力,还没有把历史娱乐得太过。而有的片子、有的情节真的是娱乐到底,可就不把历史当回事了,如《寻秦记》里,穿越到秦朝的项少龙最后给自己儿子取的名,居然叫“项羽”。莞尔一笑之余,又觉这玩笑开大了。
所以说,穿越剧就是穿越剧,是娱乐之一种,尽管往往拿历史当背景,但是和历史无关。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杜莹杰博士说:“穿越剧中的历史娱乐性更多一些,以历史真实去分析,没有太大价值。”甚至有的穿越剧随意篡改历史,情节荒诞可笑,甚而渲染封建迷信、宿命论和轮回转世,价值取向含混,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这样的穿越剧如果在艺术创作上也没有建塑的话必然经不起检验,在影剧舞台上也就是转瞬即逝。
三、从美学的角度看穿越剧
穿越剧只是这个时代人们多元化需求的产物,观众们其实明知这就是一场制作绮丽的视听梦幻,甚至知道就连这繁华旧梦其实都只不过是一个人为“做旧”的“现代仿品”,透出的是现代商业气质和精明可鉴的油光,那为啥还会中毒?在剧情演进的爱恨情仇间摇曳神经,在剧终人空曲散时唏嘘长叹,而后在网上继续与穿越迷一起如痴如醉地讲谈感想?穿越剧何以击中那么多观众的心灵?
我们从穿越剧的外在和内在来分析。
从外在看,穿越剧很像是一个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麻辣香锅。尽可能地集合了所有刺激人感官的调料,内容也尽可能地丰富,符合了各种各样的审美需求。从剧种来看,穿越剧基本是一个古装加偶像加言情加魔幻加阴谋加白领加搞笑的“集大成”者。一方面它尽可能在各类型观众面前都买个好;另一方面,正因为它的“四不像”让人看起来不用太较劲。谁也不会把麻辣香锅当满汉全席去沐浴更衣、焚香礼拜后再正襟危坐地慢慢咀嚼。一切随意闲适,无论你是赤膊上阵还是心不在焉都刚刚好。这也许是穿越小说可以成为人们挤地铁、开小差时的随手读物、口袋书的一大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