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433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形象
在古代,人们经常受到强大的自然力的严重威胁,经常遭受自然灾害,但又常常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它。在 “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于是幻想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率领他们或帮助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成为他们的保护者,进而创造出超自然力的英雄神形象和故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内涵丰富,它包括征服自然的自然英雄和造福人类的文化英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崇高的意蕴,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并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具有不朽的思想价值。
一、古代神话中的自然英雄
在生产力及其低下的原始初期,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形态在原始人的局限观念中都是不可思议的,所有呈现在原始人眼前的自然现象都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具有超自然力。尤其是“日月推移、寒暑变化、风雨雷电”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想象,因其时常显示出极大威力和某种“不可抗拒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征服能力,因而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在这种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和自己独特的大脑幻想了许多相关的“神”来帮助他们抵抗或控制了自然界中各种不利于己的因素,进而创造出自然英雄的形象和故事。诸如日神、月神、风神、雨神等,以达到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英雄的出现是颇早的。《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英雄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英雄的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出色的自然英雄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据《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夸父,神兽也。”《山海经·西山经》谓“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疑为“尾”之误)而善投”。
夸父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去追赶太阳,忍受着江河湖泽不足以消解的口渴,终于在一个叫禺谷(虞渊,日落处)的地方赶上了它。他渴死了,而当夸父倒下的时候,仍不忘“弃其杖,化为邓林”,大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倍受鼓舞。夸父的这种至死不忘造福后人的悲壮之举的精神,伟大而崇高,意蕴深远。精卫不过区区一只小鸟,却要衔着微木细石去填平浩瀚的大海,气概超过大海,在东海与精卫极端悬殊的对比中,更显出精卫惊人的意志和力量,令人震撼。逐日而死的夸父、被大水淹死之后变成鸟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苍海的精卫等自然英雄,其精神令人景仰,生生世世为人们所敬重。他们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向人们传达一种崇尚奉献与牺牲的精神。虽然这些自然英雄大都是以悲剧结局,他们或与自然作斗争而死亡,或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献身等等,但留给后人的不是悲观情绪,而是他们那种熠熠生辉的顽强斗争精神(这同那些消极浪漫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悲剧之中蕴含着悲壮之美,使人产生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