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72
《离骚》和《女神》之比较
[摘 要]:通过把《离骚》和《女神》,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巅峰与开创性意义的不朽巨作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虽然时间的跨度很大,但两部作品在浪漫主义这一表现手法、大量使用比喻、比兴和象征的艺术特色、以及都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时代大背景,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多的相同或是相似点,而且《离骚》和《女神》在各自的时代,对于当代诗歌文学创作形式的革新上都做了开拓者,并都取得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上、艺术形式上,总结出了存在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离骚 女神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一、《离骚》和《女神》的相同(相似)点
1、创作的时代大背景:作品政治色彩
《离骚》和《女神》都是创作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都是表达作者对于当时国事的殷切关心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批判。《离骚》中屈原明确地指责楚怀王在政治上的患得患失、反复无常,对楚国贵族统治的批判也是十分强烈的;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表现出了对现实强烈不满,对庸俗丑陋的现实极为反感。
《离骚》写于屈原政治生涯失败完结之后,是一篇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歌,本诗的创作背景大体是这样的:屈原生活在怀王、襄王时代,这是楚国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时期。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以楚庄王为代表的楚国统治者曾经屡次表示过要问鼎中原,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进入战国时代后,中原地区很多国家进行了政治改革、日益强盛起来,而楚国则仍然处于贵族集团的腐朽统治之下,国势日见衰落。到了屈大夫生活的时代,楚国已经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受到严重威胁。而以楚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只知一味贪图个人的享受,置国家存亡、民族安危于不顾。出生在没落的楚国贵族世家,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有着高贵的血统屈原,如他在《渔父》中就自称“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楚国政治集团中唯一对楚国现状有着清醒认识的人。他认为如果楚怀王不及时改革楚国的黑暗政治,则楚国将面临“皇舆之败绩”的可怕命运。因此,他不顾个人安危祸福,敦促怀王进行政治改革,推行“美政”理想。然而这种政治主张的推行,对贵族集团的利益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因此,当政治改革进一步深入之时,楚国贵族阶级的代表人物怀王信谗大怒,疏远流放了屈原。《渔父》开篇写道: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离骚》就是被认为屈原在楚怀王时代被流放到汉北时所作所做,自序生平,‘言己放逐,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的长篇抒情诗。
《女神》是郭沫若先生1921年8月整理了自己诗歌创作的高峰、高产时期(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所写的百余首诗歌,结集出版的诗歌集。诗集中收录的诗歌,最早的写于1918年初夏,除一小部分为1921年归国后所作外,其余均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绝大部分完成在1919---1920这两年里,正值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古老的中国,当时“‘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国内汹涌澎湃,使人们在黑暗里看到了新的希望。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击和破坏;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一切新事物则受到了自觉的热烈的追求。这是一个生气蓬勃的时代,一个充满着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造的时代。《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2、表现手法: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