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39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小说的审美特色
[摘 要]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描写了几个青年人的爱情故事,道出了现实社会的本质和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写出了青年人的心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关注。村上春树的小说贴近生活,揭示了现实的本质,同时着重于语言文字、文风和行文方式的运用,并揭示了现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他的小说处处都暗合现代青年人的所见所思所想,所以他的小说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小说 审美特色
村上春树的小说贴近生活,揭示现实
1、朋友聊天式的叙述,平凡中打动人。
初次阅读《挪威的森林》时,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小说中所写的林林总总似乎都在写青年人自己,怎么会有一部小说如此的贴近我们的感受?而且一直以来,村上春树的小说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很多人给了其小说很高的评价,对村上春树本人也有很高的认同度。为什么他的小说如此受欢迎呢?其实看村上春树的小说,都有一种和朋友聊天的式的轻松。正因为作者是以一种很轻松随和的方式,就像和朋友聊天说话一样,把自己放在一个和每一个听故事的人都平等的位置上,然后把故事娓娓道来,打动人心。看上去这样的方式显得很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但就是在这平淡无奇的方式中,村上春树借小说的方式道出了青年人面对这个社会的种种困惑、看法和思考,使得广大的读者不知不觉融入书中,引发共鸣。它就像一位长辈在引导着我们,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也是村上春树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原因之一。
2、用寓言般的意境去叙述现实的社会。
在《挪威的森林》里,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玲子等就像真实存在我们身边的朋友,那么熟悉,但村上春树却又把他们都安排在一种脱离现实的,非真实的的世界中。他们没有家人,没有朋友,虚与实的结合,虚虚实实,产生的是一种寓言般的意境,作者也是用寓言般的语言讲述着故事。其实,在《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里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爱情故事,反而是着重描写青年人颓废的生活,凸显了青年人对烟、酒和性爱的追求和享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平淡无奇的叙述,以主人公渡边和直子一次又一次的相聚和分别为线索而展开,作者文字所营造出来的寓言般的意境,就已经可以深深的打动人心了。《挪威的森林》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日本,所处社会背景与我们不同,但它却像一部现代的寓言,讲述着几个青年人的故事,却警示着全世界的青年人,引起共鸣,促人反思。
3、细致的描写更能揭示真实的社会。
看《挪威的森林》就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个细心、用心观察生活的人。他似乎常常带着放大镜一样对一些事物进行细致描写,例如:“走进桌球室,玩了四局”[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25页]“到12点大约还有15分,我又不大愿意手拿水仙花在商店街上闲逛,便按一下门旁的电铃,退后两三步等候回音。过了15秒还是没有动静”[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75页] “她侧过脸,5秒钟静止未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57页]“每隔15分钟传来一阵救护车或警车的怪叫声”[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191页]这一些,在平时的生活随处可见,但不会有谁会像村上春树这样不惜花费笔墨在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描写上,而且这类细节的刻画又太具体,有时会让人觉得啰嗦,毫无意义,但偏偏是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零零碎碎的细节描写,正是对现实的佐证,体现出小说本身的社会现实性。又如:“天台上空无人影,不知谁忘收的白衬衣搭在晾衣绳上,活像一个什么空壳似的在晚风中摇来荡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50页],如此的画面,灵动凄美,恰恰反衬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就像晚风中一个“空壳”一样摇来荡去,没有依靠。再如:“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默然不语,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第332页],这是小说中的最后一句话,读过的人即使记不全整句话,但它所传达出来的孤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