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83
论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毁
[摘 要] 提起封建礼教,“三从四德’’,“惟命是从”,“人吃人”,等等词语就会展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无形的给这个社会上了枷锁,给社会中的元素——人烙上了思想上的烙印,人们只能背负着它,苟延残喘而无法改变这“吃人”的事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述诗。它以描写家庭,社会的种种矛盾,衬托出男女主人公为了捍卫爱情,冲出封建礼教,而奋不顾身坠入死亡的深渊的经过。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枷锁 吃人 矛盾 爱情
礼既然是在社会中形成的,那么,在封建社会,礼就不可能不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我们将反映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的礼教,称之为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制定礼教时,竭力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最高统治集团在制定礼教时,也是根据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根据全民的利益。封建礼教,也就成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一、提出论点:
在我国的古代,森严的封建制度束缚着人们,使他们无法打破所谓的伦理纲常而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拥有完全游离于礼教之外的爱情,对于大部分青年男女来讲是非常不易的。《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男女主人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大的封建社会中,只能遵从这样的社会制度。刘兰芝是一个善良、聪明、坚强、重感情并忠于爱情的女子。焦仲卿善良孝顺,懦弱拘谨,虽然忠于爱情却不敢直面抗争。焦母尖酸刻薄,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捍卫封建礼教的主要人物。刘兰芝的哥哥是一个冷酷无情,趋炎附势,专横跋扈的人,为了攀龙附凤,而不惜牺牲自己妹妹的幸福。焦仲卿和刘兰芝想继续生活在一起,但焦母的百般阻扰,由于焦仲卿的软弱无能,唯命是从,他遵从“百善孝为先”;刘兰芝面对母亲和哥哥的逼婚,而不敢反抗,但又忠于对焦仲卿的感情,最终不得不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爱情,一直是人们所向往并追求的。可是真正的爱情碰上封建礼教却只能演变成悲剧!
二、论证论点:
矛盾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及时相遣归。”一开始刘兰芝就对丈夫焦仲卿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引出矛盾。刘兰芝和焦仲卿感情深厚,但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头一条“无子”为婆婆所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焦仲卿为了缓和矛盾,去找母亲谈话,由于焦母的专横和焦仲卿的懦弱,矛盾既没有缓解,还遭到母亲的谩骂。
矛盾二:兰芝辞婆,焦母的无情更是让矛盾进一步激化。
矛盾三: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可是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刘兰芝只能答应,但是她的心中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矛盾四:焦仲卿别母。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的顽固和焦仲卿的守约,把矛盾推向了高潮。
这四次矛盾次次递进,次次激烈。种种矛盾可以看出,封建的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充当了杀害他们的侩子手,摧残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扼杀了人们善良、淳朴的天性。然而被封建礼教制约而葬送真爱的不止刘兰芝和焦仲卿。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