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472
关于司马懿性格特征的分析
【摘要】: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我希望能通过史书记载而对于司马懿个性进行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司马懿 性格 智慧 隐忍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部权谋之书。作为道德和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而作为陪衬人物的司马懿也是小说中描写得最传神的人物之一。这其中夹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多智而近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妖”的聪明人,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疑惑,才开始关注司马懿,他的智慧,他的成功又都隐藏在了哪里,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对司马懿性格特征进行分析:1、司马懿的出生背景:早年就显示出他聪敏过人的才智以及培养的忍耐的性格特征。 2、运用典故结合心理学细说司马懿多疑和谨慎的大智慧人生。3、举例充分说明能耐这笔宝贵财富让司马懿取得成功。4总结司马懿成功人生的经验以及对后人的启发。
一、司马懿的个人家庭背景概述
1、 司马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 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昂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我们从以上中可以知道司马懿家族有很多出仕的,而且家风很好讲究礼道吗,还可以看出,司马懿文才必定很好。年少时研习儒家经典,博学百家学说,人又聪明,怎不大成? 而且其学习不同于寻章摘句之腐儒,时时以经。
2、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兄弟八人俗称“司马八达”,为了让八个小孩养成良好的习惯,日后能够在在社会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父亲制定了“三不”的司马家规:(1) “不命曰进不敢进”(2)“不命曰坐不敢坐”(3)“不指有所问不敢言”。来客人了,想进屋凑热闹吗?忍着吧:父亲还没允许进屋呢!弟兄们轮流背论语,一人五分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站累了,想坐下吗?忍着吧:父亲还没恩准赐座呢!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喉咙里卡着一根鱼刺,想呼救吗?忍着吧:父亲还没问你话呢!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人的人格,几乎是在五六岁时时就已经完全形成,而且,人这一生,是生活在童年的阴影之下的。司马防无疑是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开创人。在这样样一个军营式的家庭环境里,司马懿学会的第一个生存技巧就是“忍”。
司马懿这代人入仕的确比父辈们顺利得多。比如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十二岁的时候就通过考试被录取为洛阳太学少年预科班特招生,当时称为“童子郎”。能够在东汉成为太学生,万里挑一;能在十二岁就成为太学的特招生,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从他的上述可以想象出司马懿这个充满传奇色彩历史英雄成功的原因和他的多疑与谨慎的大智慧和超常能耐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