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85
释《文心雕龙》中的“奇正”
[摘 要] “奇正”是刘勰《文心雕龙》中一个重要的潜范畴。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奇正”的深刻内涵,避免了以往对“奇正”的研究只从表面去分辨内容或形式等文章各个要素之“奇”之“正”的不足之处。从根本上理解刘勰的“奇正”观,以此促进对《文心雕龙》的进一步理论研究。
[关键词]:奇正 宏观 微观 文学传统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它含蕴丰富的文学思想和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令后代叹为观止,至今仍然充满魅力。其中的物色论、神思论、风骨论等若干理论命题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其众多的理论范畴和理论术语也建构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奇正”这组术语正是《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不被重视,但又不容忽视的一个理论范畴。寇效信先生说“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穿全书的”。的确,《文心雕龙》中确实有不少章节论述到“奇正”的问题:《辨骚篇》中“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定势篇》中“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知音篇》中更是以“四观奇正”作为“六观”之一。总之,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论和批评论中都涉及到了对“奇正”的论述,它在刘勰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
(一)“奇正”的理论渊源。
“奇正”最早是我国古代哲学的用语,见于先秦诸子的一些著作中,如《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可以看作是古人对辩证哲学观的一种运用。而深入系统论述并运用“奇正”的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他在《孙子兵法》的《势》篇中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这里有对“奇”和“正”各自含义、作用的论述,更重要的是有对“奇正相生”这一辩证的方法论的运用,所以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刘勰是把“奇正”这一术语系统、灵活地运用在文学理论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第一人。他在《文心雕龙》全书中贯穿运用了“奇正”这个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理论范畴,构成了他的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奇正”这个范畴中体现着他的思想,他的文学理念,他的创作理想以及他的写作原则。其中有对古代“奇正”观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