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16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摘要] 我国古代英雄人物浩如繁星,不可计数,然而《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却以其鲜明的性格和行为魅力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这些英雄人物集中地反映了古代民众对于勇敢精神和勇敢的人们的认识、理解、赞赏和期望。在这些英雄人物中张飞、李逵就颇具代表性,他们虽同出市井,却是两个相似但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本文从他们形象的演化、心直口快、爱憎分明、英勇忠义的性格等几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同点,再从理想追求和家境出身来分析他们性格上的差异。
[关键词] 张飞 李逵 莽撞粗鲁 理想出身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事迹不仅为人们所歌颂,更为重要的是,为民众所模仿,在民众的心中广泛地产生共鸣。张飞、李逵的性格魅力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化和特定时代造就而成的。
一、张飞、李逵形象的演变
1、张飞的形象的演变
在中国戏曲史上,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作品颇为人们喜闻乐见。据颜师古《大业拾遗记》所记载,隋炀帝时,就已有木偶戏的形式搬演三国故事了,其“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禽兽鸟鱼,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娇儿诗》中“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描述的是儿童模仿演戏的游戏。说明唐代已有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戏曲或曲艺表演了。由演员扮演三国人物的三国戏,是随着宋元杂剧的产生而登上戏曲舞台的。在元杂剧的三国戏中,以张飞为主角的就有“莽张飞大闹相府院”、“张翼德大破杏林庄”、“张翼德单战吕布”、“张翼德三出小沛”、“摔袁祥”、“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等十余出。而在元代刊刻的《三国志平话》中,《张飞见黄巾》、《张飞杀太守》、《张飞鞭督邮》、《张飞独战吕布》、《张飞摔袁襄》、《张飞三出小沛》、《张飞捉吕布》等关目,颇为引人注目。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暴”的精神指向是“残暴”,意味着不讲道理,暴虐好杀。“莽”则意味着鲁莽、粗心,也意味着无城府、少心计。它虽然常常导致误事,却没有那股令人害怕的杀气。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汉末三国史料和通俗文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强化了张飞“莽”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全新的张飞形象。比如:刘备、关羽出征袁术时,他主动承担留守徐州的重任,却因醉酒使性,责打曹豹,使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害得刘备顿失依据,进退两难;刘备依附吕布而暫居小沛时,他擅自抢夺吕布派人购买的马匹,导致吕布前来围攻,迫使刘备放弃小沛,投奔曹操。这类情节使“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与关羽的“刚而自矜”、赵云的稳重精细、马超的好勇斗狠、黄忠的老当益壮判然有别,表现出独特的风采。
2、李逵的形象的演变
余嘉锡先生从史料中钩稽出的“李逵”材料,只能说是同姓名者的纪录。事实上,李逵的英雄事迹源于民间,成型于书会才人之手。宋江的起义始于北宋末年,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告诉我们:南宋后期宋江等三十六天罡的故事似乎已经汇成某种整体形态,见于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