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45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摘 要] 在新课改的今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质就是一种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年龄层次又决定了他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我们适时的对孩子进行问题式教学,让孩子感受问题式教学的魅力,并且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养成这样的思维和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有效性 提问 针对性 循序渐进 方法与方式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有着其它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功效。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等等的重要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我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我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 例如,《詹天佑》一文,开篇就写“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如果在讲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杰出”一词后,就让学生说说詹天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答案虽然正确,但认识还不深刻。因为此时学生对詹天佑的“杰出”还只能从字面上讲出他“才华出众”。如果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说说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效果就大不相同。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对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如何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有了感性的认识,此时,他们对詹天佑评价的条件方才成熟。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循序渐进
提问要有循序渐进性,它是指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