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44
[摘要]:但丁的巨作《神曲》蕴藏着众多的思想。是西欧中世纪晚期文化向近代过渡期思想的结合。简要论述《神曲》中具有两重性的宗教思想即思想局限性、时代局限性。
[关键词]:但丁 《神曲》 思想 两重性 宗教
论《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
1265年5月,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一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他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后因反对教皇而遭到终生放逐。此后近20年里,但丁一直没有放弃重返故里的尝试,却最终客死他乡。1370年左右,也是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时候,他开始创作《神曲》。《神曲》被公认为是但丁文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
但丁的创作,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作品既带有旧时代的痕迹,又闪烁着新时代的曙光,因此他也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诗人”。《神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采用中古时期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以自述的方式描写自己35岁那一年在一座黑暗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被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豹、狮、狼,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住了去路。危急时刻,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带他穿越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但丁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后者带他进入天堂。
从体裁上看《神曲》是一部史诗,但又是一部特殊的史诗。作为中世纪的文学产物,它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神曲》描写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诗中体现了明显的宗教色彩,即世人为了获救,必须克服各种诱惑,忏悔过错,以求得上帝的宽容。那些行恶之人,势必在地狱中受到永恒的惩罚。“他承认人是除上帝之外唯一具有理性(心智)的动物,但同时有认为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其自身是不完满的”。“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只有借助上帝的创造力和善才得以存在,但他却承认人处于罪恶的深渊,其最终归宿是天堂,从地狱到天堂得凭借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理性只能使人辨别真善美,认识假恶丑,而人的提升与超越,则必须依靠爱与信仰”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亡灵的安排中看出,他把那些在耶酥之前的古代圣贤安排在天堂,这说明生活在中世纪的但丁,不可能摆脱基督教对他的影响,但同时他的思想已经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
在那个由“皇权与教权”严重冲突而“教权与民主”的激烈斗争年代里,但丁最初继承家族的政治立场,积极从事反封建贵族的斗争,而后转为反对教皇及其干涉内政的斗争,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神学的看法。一方面,他把基督教文化看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文化结晶,把天国当作人类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把神学看作人类进入天国的唯一途径。“其文艺思想显然还带有中世纪以院派神学的神秘气息和烦琐方法。”(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通过神游经历,揭示出人要苦修苦练,杜绝行为罪恶及内心****,信仰上帝,才能到达神学理想中的天国。也就是说,《神曲》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便于封建统治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存在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