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55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审美追求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众多文学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小说洋溢着一种“乡土人间”的气息,充满了意境美和诗意美。这带有湘西方言的小说勾画出一幅幅令人为之倾倒的景象:丰富有趣的佳节风俗、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特别是小说中对女主人公的女神形象的塑造;对于人性美、人情美的人生形式的神往;对理想中“湘西世界”的痴迷,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小说想表现出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审美追求 人性美 人情美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叙述了一个撑船老人和他孙女翠翠的平凡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田园牧歌般的散文笔调从容徐缓地描绘了湘西优美的风景,道出了湘西人纯朴的风情,以平和悠远的笔调絮絮地描述着渐渐淡化了的故事,展示了真实的人情、人性美。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阐明了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城作为构筑美与善的“神庙”基地的原因。人性,作为文学创作中讴歌的永恒主题,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说意旨在表现作者所追求的人性——自在、自得又优美、健康的生活。《边城》是一部清新、雅致而乡土气味又极浓的佳作,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善、美。作品融入到得天独厚的湘西世界中,是那么地富有诗情、那么地和谐、那么地优美、那么地纯净、那么地本色,令人钦慕。《边城》这首乡土抒情诗集中地体现了作者较为极致的审美追求。
《边城》中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境美”的体现
作品开篇就将读者带到了一片美丽的风景中: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祥的边城如世外桃园,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守着渡船住在一条小溪边,文中描写道:“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添姿,青山翠竹环绕;远瞰耸立的小白塔,古朴的吊脚楼,近听叮咚的溪流……花自开来水自流,大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这样的自然环境,本身便是诗意盎然了,在加上与尘世隔绝,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新奇。作品中“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中,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这难道不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吗”?白日映照深潭,白石轻躺河底,河中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都清晰可见,又何尝逊色于“池塘生春草,园鸟变鸣禽”的意境。景物,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物的一部分,是人物心灵的外部载体,是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作者十分重视景物描写,且擅长景物描写,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的美是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养育的劳动人民民更令人赞叹。作者在渲染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赞美了生活在这里的纯朴的人们,暗衬了作者心中理想世界。作品通过景物的描写进一步衬托了人性的闪光,例如作者借写湘西自然景物的美衬托人美:“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借描写景物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翠翠坐在溪边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的人……就忽然想哭起来。”借景物描写渲染气氛:高崖上、月光下、竹篁里、草丛中珍藏着多少美好、纯真的少女之梦,印记了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演绎了多少轻梦般的故事。作者重视意境美,虽写的是淳朴的自然风光,但这种原始的蒙昧却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优美健康的人性。自然环境成了人性的外化,在自然美、人性美中融入、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品中作者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使《边城》体现出清新淡远的田园牧歌情调,环境描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