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88
论苏东坡豪放词的审美特色
[摘 要] 出身书香世家的苏东坡极富文学天才和政治才干,他有着“致君尧舜”的远大抱负,但是因为秉直的个性,一生宦海沉浮,饱受挫折。人生的逆境催生了苏东坡的文学天赋。苏东坡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豪放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大大提高了词的境界和格调,把词从表现男女情爱的婉丽柔密的词风中拉了出来,形成了意象壮阔、气象恢弘的豪放词风。苏东坡开创的豪放词风不仅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审美格式。
[关键词] 苏东坡 豪放词 壮阔 豪迈
一、苏东坡豪放词风的形成
苏东坡出身于书香世家,博学多才。他的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程氏也知书达礼。这就给了苏东坡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对苏东坡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东坡22岁进京赶考时,名列第二。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读到苏东坡的文章时,不由感慨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年轻的苏东坡在学识修养由此可见一斑。
苏东坡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人三等(宋代最高等),进入仕途后可谓春风得意,苏东坡以卓越的才能,在朝中颇负盛名,被作为宰相的材料加以培养。他怀抱着“致君尧舜”的理想,又极富有政治才干,但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政治见解以及刚正不阿的个性,终其一生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为个性秉直勇于进言,他却多次受到排挤,44岁时的“乌台诗案”更让他险些丧命,晚年的苏东坡更被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直到不能再往南为止。对这些加诸于身的苦难,他既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旷达、坚定、乐观的豪放态度泰然面对,这使得他在每一个贬所都能够积极的生活,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精力。逆境不仅没有让苏东坡消沉,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思索社会人生,以致他的作品能够更加深刻地现内心的波澜。可以说,是仕途的坎坷是时代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北宋的建立由于采取比前代更为宽容的文化政策,尤其是对佛教的态度,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也迥异于前人,他们将承担社会责任与完善自我人格相统一,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有向世俗化转变,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格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苏东坡是北宋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欣然接受,并且加以融会贯通。他胸怀兼济天下的儒家之志,有对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些都对苏东坡的豪放词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苏东坡的豪放词之美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有达到了极其高的造诣。苏东坡在词方面的成就又尤为突出,虽然苏东坡豪放词的数量总体只占苏东坡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成就突出,形成了豪放词的审美情趣及艺术规范。他把词从表现男欢女爱的狭小格局中解放了出来,提高了词的境界和格调,使得词能够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把词引向了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苏东坡的豪放词,语言不拘一格,意象壮阔,气象恢弘,展现了苏东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壮阔胸怀,读来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美感。
(一)语言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