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616
浅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高峰时代,承宋元话本之势,开启明清小说之繁荣,使明清小说成为与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在中国文学史占领一席之地,成为明清时代的代表。而在明清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最受后人称赞的《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惨世界。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觉来感悟人生。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封建大家族的没落悲剧。《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反复渲染,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刻的每一个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曹雪芹的寓意和人物的命运都非常巧妙的隐藏在其中,塑造出成群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悲惨世界;婚姻悲剧;人物性格;生活细节;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最璀灿的明珠。它自出书以来被众人传阅至今,不仅引起人们无穷无尽的研究兴趣,无论是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还是作者的身世,都成为后世学人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万物生生灭灭,永无休止,原是宇宙的法则。于毁灭之中,有人看到人生的顽强,有人看到人生的无奈。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取决于社会与历史所提供的条件。但即使处在无奈之中,作者仍然把讴歌美作为自己的责任,即使他们唱的是哀伤的歌,仍然唤引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不可遏制的向往。本文不参与探讨作者隐而未写或略而未详的后四十回发展和结局。因为,“只有以小说的特征去探索诠释《红楼梦》的小说世界,以文学的模拟想象的特征去探索诠释《红楼梦》的模拟世界,才可能为今人与后人提供有益的艺术借鉴” [1]。所以本文仅是把《红楼梦》回归到小说的本来身份,单是考虑《红楼梦》的文本依据,去探求其中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条理清晰,首尾连冠,个个事件互为因果。其中人物众多,事情繁杂,本文无法一一叙明,因此本文从书中提供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特征、生活蕴涵、艺术经验与审美情趣入手,感悟这个社交场的独特魅力。
一、《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1715—1763)祖籍辽阳,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曹氏不仅因武功起家,又是康熙的亲信近臣。因此,曹家成为当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王族”。 但是雍正皇帝继位后,曹家开始失势,雍正五年,曹家被革职抄家。在他十三四岁时,全家迁回北京,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他以坚韧的毅力,专心致志的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濯锦一下子陷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体验着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偏见,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实话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讲的是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经历,这块顽石在人间的化身就是贾宝玉,他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孩子们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巨大变化,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