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447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 要] 《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作品以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对世态进行讽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对人物进行讽刺;《围城》的创作成功,还离不开讽刺手法的综合运用,钱钟书把比喻、象征、想象等各种讽刺表现手法灵活的运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围城》 讽刺艺术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其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那么,到了钱钟书才日臻完善,显示出更高的层次,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注释: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论纲》 王卫平 2000-5-77) ]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继鲁迅的辛辣冷隽、老舍的深切温厚、张天翼的明快爽利、沙汀的沉郁浑厚之后,又增添了钱钟书的机智隽永。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学养深厚,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藏而不露、有时锋芒毕出,有时妙语连珠、美不胜收。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契诃夫式作品的辛辣幽默,形成了一种幽默调侃、尖刻辛辣、焕发机智、富有知识容量的讽刺艺术特色。《围城》的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对世态进行讽刺
1、《围城》 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 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围城》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勾画出人物那可笑的嘴脸,形象地暴露出人物的卑下的灵魂,让作品收到很好的喜剧效果。如对方鸿渐留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得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后应母校邀请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学术报告”,是这样说的:“海通几百年,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在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废,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那种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令人滑稽可笑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 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 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2、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任务的生活进行嘲弄讽刺。 《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以方鸿渐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多次失败来构架全书。讽刺了“围城”中的这群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宽广的社会现实。
在作品人物活动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