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297
《围城》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摘 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成功刻画了在抗战前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相,描写了他们在中西文化和新旧文化“围困”中的彷徨与挣扎、迷惘与追求。本文将书中知识分子分为四种类型:学而无用型、学而入世型、官僚政客型、小丑型,逐一讨论与分析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固有的形象特征与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大抵类同的命运轨迹,从而揭示《围城》这一知识分子小说带给人们的思考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 形象特征 性格特点 文学价值
一、知识分子概念阐释
1、西方对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
在西方,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界定相对来说过于专业化,过于狭隘。他们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在大学或研究部门供职的人,不仅要求他们有高精尖的知识,还要心怀天下。萨特曾举例说:当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时进行核试验研究时他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当他在反对核战争的请愿书上签名时就是一个知识分子。” 1路易斯.科塞宣称:“大学教授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必须是为了思想而不是靠了思想而生活的人。” 2如果以此理念来定义知识分子,那《围城》中的方鸿渐们就和知识分子不靠边了。而著名的知识分子研究专家爱德华.希尔斯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任一社会中颇为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他们对人、社会、自然和宇宙的理解的人。这一定义应该更为科学公正一些,更接近中国对知识分子的界定。
2、中国对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
《新华词典》对知识分子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这样的定义虽然泛泛、简单,但更适合中国国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中国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