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261
《西厢记》语言艺术谈
[摘 要]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还是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既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口语、俚语入文,兼熔炼诗词曲于一炉,做到文野有致,雅俗共赏。而人物语言描写也是极具个性,可以说张口见“人”,音容笑貌历历可辨,人物各具特色,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关键词] 西厢记 语言艺术 修辞
中国有句老话——“少不看《西厢记》,老不读《三国》。” “老不读《三国》”是怕因此而舞弄权术,世故奸滑。“少不看《西厢记》”是劝诫年轻人要以功业为重,不宜多看男女私情的《西厢记》。这两句话,一方面说明了这两部古典名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显示出它们对人们在思想精神、道德生活上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卫道士们对《西厢记》忧心忡忡的防范心理。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这座艺术宝库中,有鸿篇巨制、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有巧妙曲折的情节安排,有匠心独到的戏剧冲突,有鲜明突出、各具性格的形象塑造,有视封建门第观念如粪土、追求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思想。这些艺术成就使《西厢记》就象陈年老酒一样,越久越醇,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但是,《西厢记》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还是它的语言艺术成就。前人评价得好: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修辞丰富,表现细腻
《西厢记》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据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三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