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04
《西游记》——中国的古典童话
[摘 要]《西游记》受少年儿童欢迎与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它蕴含着极浓的神话色彩。针对孙悟空这一“童话形象”,具体地阐述《西游记》与童话之间的联系。更深一层地以童话的一些理论为切入点,从不同方面分析《西游记》如从故事情节、环境以及人物的主要活动、夸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等。对《西游记》的成绩作出肯定,尤其是对它为我国童话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予以赞颂。
[关键词]西游记 吴承恩 孙悟空 童话。
《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是广大少年儿童的“恩物”。中国儿童之知道孙悟空,就犹如意大利儿童知道匹诺曹。《西游记》虽然不是特地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童话的色彩却极浓,如果我们从童话的角度来研究它,就会知道为什么《西游记》的故事、孙悟空的形象如此深得小朋友的青睐。可以这样说,《西游记》从某些方面来看实则就是一部大童话,而且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一部大童话。针对这一点,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 我们可以从孙悟空这一形象入手,去挖掘《西游记》的神话色彩。
《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其实是吴承恩塑造出来的一个无与伦比的出色的童话形象。
“只有从猴、人、神三者融合的特点上来理解孙悟空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深入的。”[ 1、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2、宋彤,《论<孙悟空>》,安徽师大学报,1978年,第1期
3、姜威等,《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民间文学,1984年3月]这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种极其中肯的意见。我们不仅应当这样去理解孙悟空,还应当进而认识到神性、物性、人性的统一正是童话形象的特征。童话形象除了常人体外,还有拟人体和超人体两种。作为拟人体的童话形象,无论其原形是什么,它在童话中出现时,必须一方面具有本来的物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它所比拟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二者应达到高度的融洽与和谐。如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锡兵”、“缝针”和“丑小鸭”,我国童话作家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石像”等都是这样的童话形象。而作为超人体的童话形象,又总是能达到神性和人性的有机融合,如西方童话中经常出现的女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