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511
从接受的角度探讨了《金瓶梅》的艺术特点
【摘要】本文避开《金瓶梅》的故事内容,从叙事、观念等方面探讨了其的艺术特点,并就这些特点把《金瓶梅》与一些古代小说作比较,揭示了《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关键词】:《金瓶梅》 叙事 观念 艺术特点 影响
没有任何一部中国古代小说比《金瓶梅》更显示出读者的重要。现存最早的万历“词话”本《金瓶梅》东误弄珠客序中,就提到对《金瓶梅》这部名著的理解可能存在的高低四个层次的读者心理和社会效果: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曼殊在《小说丛话》中称许《金瓶梅》时说:
余昔读之,尽数卷,犹觉毫无趣味,心窃惑之。后乃改其法,认为一种社会之书以读之,始知盛名之下,必无虚也。凡读淫书者,莫不全副精神贯注于淫秽之处,此外,则随手披阅,大不留意。此殆读者之普通性矣。至于《金瓶梅》,吾固不能谓为非淫书,然其奥妙,绝非在写淫之笔,盖此书的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1]
可见,不同的态度及效果直接影响着对作品本质意义的把握。实际上,这也是《金瓶梅》研究至今聚讼纷纭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