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150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摘 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习惯于受宠,生性懒惰,遇到不会写的字不查字典,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字。
[关键词]:浮躁好动 注意力分散 迁移 有意注意时间 潜移默化 错字诊所
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别字是指写错或读错的字。中小学生错别字连篇是最让语文老师头疼而又无奈的事,那么造成学生错字的原因何在?又有何对策?笔者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找出了一些原因和对策。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知觉水平低,浮躁好动,注意力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在识字过程中,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特别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比如常有学生把“中西合璧”写成“中西合壁”,“断坦颓壁”写成“断坦颓璧”,把“不能自已”写成“不能自己”。
2、部分学生存有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习惯于受宠,生性懒惰,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查字典,不问老师或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字。如把“暴躁”写成“暴燥”,把“俭朴”写成了“检朴”。
3、迁移作用,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就其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是负迁移,有些错别字产生原因就是一种负迁移。例如教小学生写汉字,“戚、或、成、戏”这其实就是先前的学习即以戈为部首的字的学习,这对后继学习即学写 “贰、武、试”等字会产生一种负迁移作用。当然也可能出现后学习的字对以前学习的字产生一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