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02
论《阿Q正传》中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
[摘要]本文用阿Q这一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的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然后分析阿Q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其实质。在此基础上,分析阿Q形象中“精神胜利法”在社会的深大影响,通过阿Q精神对旧社会制度的抨击。
[关键词] 精神胜利法 根源 畅想曲 抨击
阿Q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阿Q精神胜利法的存在和它的表现可以说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有着深广的社会历史根源、民族历史根源的。我们从阿Q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一下:
(一)阿Q的简介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小说的主人公阿Q是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一个江南农村——未庄,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流浪雇农,也沾满了一些流氓的习气。阿Q连姓、名、籍贯都无人所知。无名无姓的阿Q,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只靠着给人做短工来维持生计。他是一个被套着封建主义精神枷锁的人;被世界遗弃在某一角落的,只在活儿忙时才会想起的廉价劳动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自鸦片战争以来,门户洞开,节节承受着重重外力的压迫。封建社会各阶层面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不断失败的处境,无法清醒地正视现实,承认失败,奋发图强。为维持其统治,就产生既以自欺,亦以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