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93
浅析《为奴隶的母亲》中春宝娘形象及其悲惨命运的根源
[内容提要]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最复杂、最动荡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封建遗毒颇为严重。贫苦的农民在经济上则是衣不覆体、食不果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中的皮贩和春宝娘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勤劳、能干、俭朴并没有使他们走向富裕,反而每况愈下。春宝娘是生活在中国就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既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柔顺等美德——这表现在她面对家庭经济的极度苦难和丈夫的凶狠暴躁而没有垮下来,用自己一个女人的双肩承受着这重负。但同时她的身上也有旧社会妇女对自己命运毫无自主能力、甚至毫无自主意识的软弱的一面。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春宝娘 人物形象 悲惨命运 根源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以表现农村生活,描写农民种种疾苦为题材的小说大量涌现,人们称之为“乡土文学”。这一派的作家多写问题小说,描写和揭示广大下层人民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思想上倾向于表现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生。其中对受欺压最深的农村妇女不幸与苦难的描写是乡土文学的重要内容。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作者柔石,原名赵平复,浙江省宁海县人。曾参加《语丝》、《萌芽》的编辑工作,是最早与鲁迅交往的左翼作家之一。小说描写浙东地区的典妻陋习。作品读来不仅使人对女主人公生同情之情,更能引发人们对其悲惨命运的根源做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