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22
浅析《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份优秀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水浒传》前半部分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然而却安排了一个招安的悲剧性结局,又不免让人感觉悲哀。对于招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水浒传》是赞扬招安的书,有的说是批判招安的书,还有的认为是歌颂和批判皆而有之的。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招安问题呢?
本文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宋江的个人性格、梁山好汉们的心态,探讨一下《水浒传》招安的种种原因,并揭示其必然性及所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 招安 悲剧 忠义 历史必然
一、《水浒传》与其历史背景
任何小说故事情节的构建,都离不开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历史小说更是如此。本部分将重点探讨两个内容,一是《水浒传》书中所描写的历史背景;一是《水浒传》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弄清这两个历史背景,对于理解被招安的结局有很大帮助。
1、《水浒传》描写的历史背景
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由于北宋末年政治日渐腐败,统治阶级对外妥协,对内大肆搜刮,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造成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更是与蔡京等形成了一个极端腐朽的集团,他们利用手中种种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挥霍。加之当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民不聊生。在这种状况下,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也爆发于此时。
就在阶级矛盾激化时候,民族矛盾也空前地尖锐起来。自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贵族割让燕云十六州时,广大人中原人民就深感丧权辱国之耻。四十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前后二次大举攻辽,希望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以后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北宋统治集团每况愈下,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