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98
《一部“史诗”-论杜甫诗学思想》
[摘要]杜甫诗歌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
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
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
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
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
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
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关键词]爱国 爱民 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事件、映射出当时人民的疾苦。同时,他的诗歌也表现出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强烈的爱国思想。
一、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大胆表达人民的思想和要求。
他的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文质兼重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与中原文学文质彬彬精神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论述。一、中原文学文质彬彬的精神简述“文质彬彬”之说最早由孔子提出,《论语·雍也》:“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是指君子的人格修养,虽不是指文章,但这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