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98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摘要]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既不流于艰涩,又很少有过分华饰,往往从清新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中见神奇。凡读过他散文的人,无不认为读他的散文如听柔和婉转的轻音乐,如欣赏玲珑剔透的象牙雕,是很高雅的美的享受。正因为如此,吸引了不少学者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分析、研究。现在我把论题缩小,只从语言美的角度来谈我的看法,算是我的一种体会和见解吧。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成就,在“五四”运动前后白话与文言的斗争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提倡写作的“谈话风”,认为作品的文字应该“象寻常谈话一般”的主张 ,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写作和语言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语言美
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具有形象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自然和生活中没有任何抽象地存在的东西,那里一切都是具体的”。所以任何一个文学家要反映生活,反映社会都缺少不了形象,形象又离不开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则要求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情状,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获得真切的形象感觉。语言的形象美就是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一个最大特色。
(一)朱自清散文的景物描写“逼真”,这就体现了他语言的形象美。所谓“逼真”,“是近乎真,就象真的”(朱自清语)。要把景物写得逼真自然,就需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体察,抓住它的特点,用最准确的语言描写出来。且看《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写海棠花的语言:“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雄蕊,历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