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87
中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摘 要]中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错别字现象。原因主要来自汉字本身存在复杂性及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和校外不良影响等方面。针对产生错别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 中学生 错别字 成因 对策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写得不成样的字,别字是把甲字写成乙字,两者皆为不正确的字。错别字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汉字本身难认、难写、难记,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的出错率是很高的。鲁迅《从“别字”说开去》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写别字的病根,是在方块字本身的”。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是,认为写字是个人小事,同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在写字的过程中,多一笔少一划没有关系,大家都能认识,总认为简化字来自群众,自己造简化字,也算是一种创造,于是不认真学习汉字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久而久之也就无所谓对错了。
一、中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一)汉字本身存的复杂性
苏培成的《语言文字应用探索》一文中提到一些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如,北大教授钱玄同认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还认为汉字有着难识难写,妨碍教育普及、知识传播的“罪恶”。鲁迅也有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卢戆章也说,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之下之字之至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