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24
《水浒传》中招安问题剖析
[摘 要]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一百零八位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的悲惨结局也让人们为之惋惜。他们的命运的形成是因为他们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以及主要领导的主观努力和梁山好汉的自身问题是决定他们最终只能接受招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招安 社会背景 领导者 阶级性
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反抗封建腐朽统治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主要描写了梁山好汉们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光辉事迹。而后五十回主要描写梁山好汉受招安以后的悲惨结局。正因为受招安后的悲惨结局。使不少读者对梁山英雄们受招安产生质疑,为什么要招安?为什么会受招安?责任又在于谁?本文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3页],因此作为《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也应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去分析。《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的事情: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广大人民遭受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在这种状况下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也爆发于此时,由于他们英勇善战、劫富济贫,他们的故事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