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点击下载
[摘 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①],文中塑造了众多形态不一的书生形象,他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诡变万千,这些书生形象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作者通过《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赞扬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书生不畏强权,顽强的与黑暗的封建制度做斗争,这些书生鼓励世人,不应逆来顺受,听从天命,要敢于和强权作斗争,追求自己的理想。本文将从这些书生的形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形象特点。
[关键词]聊斋 蒲松龄 书生 形象
《聊斋志异》自从初创以来便备受世人崇拜,从清中叶的何守奇、冯镇峦、但明伦数位名家的评点以及诗坛盟主王士祯的赞赏可以看出,因此其也被称作是中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巅峰作品。数百年过去了,研究《聊斋》的内容可以说是涵盖了一切可以研究的内容,其中包括蒲松龄的人生境况、小说内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创作心理、艺术手法、文本内容。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达到了“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1]的境界,除此之外《聊斋》更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塑造了一个“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乞丐妓女的庞大的形象系统”。[2]文章是以幻想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但内容却来源于真实的社会,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期的黑暗和人民的美好愿望,融入了作家对人生的的感悟。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