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089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1[关键词] 《西厢记》 王实甫 戏剧语言 口语 成语1一、运用通俗且精炼的民间口语1二、运用典雅且凝练的成语2三、运用诙谐且清丽的戏剧语言2“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
NC1089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1 [关键词] 《西厢记》 王实甫 戏剧语言 口语 成语1 一、运用通俗且精炼的民间口语1 二、运用典雅且凝练的成语2 三、运用诙谐且清丽的戏剧语言2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 [摘要]:《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作品,它思想先进,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王实甫使用民间口语时,很注意词语的斟别、挑选,很善于炼字,力求贴切形象,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趣;《西厢记》中成语运用的,使《西厢记》的语言既有严整之美,又具错落之致,文白相间,相得益彰;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运用了很多的戏曲故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奥妙之所在。 [关键词] 《西厢记》 王实甫 戏剧语言 口语 成语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它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之一。《西厢记》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
| |
上一篇:“课标”下作文教学浅探 | 下一篇:试论巴金的《家》的反封建特色 |
点击查看关于 词句 满口 余香 浅谈 《西厢记》 语言 艺术 特色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