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专题复习中的习题选编
摘 要:高三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教学中,如何组织好习题选编,对高三复
习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高三习题选编首先要做好习题精选,纠错
强化,变式拓展几个环节,秉持以学生的需要为关键的理念,将提高应试能力
与素质培养并重。
关键词:习题精选;纠错强化;变式拓展
回顾每年的高考复习,我们都有这样的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边边角角地摸了个遍,可拿到当年的高考卷时,都会无奈地摇头:这一届又做了好多无用功。当我们再次整装待发,迎接新一届的高三时,所做的可能还是一个新的轮回。
现阶段的高考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对各个章节进行复习,复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复习的重点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从而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着化学知识系统性的思路,对复习内容作出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的重组,通过专题的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联系,将高中化学的五块知识进行整合,并考虑到知识的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重点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提高学生素质的高考热点知识融入其中,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第三阶段,检测训练使学生能灵活处理化学学科内的各种综合题型,进行最后的理科综合练习,让学生对于理综合卷的临场处理达到一个较为熟练的程度。
从选编习题的环节看,一、三两个阶段比较容易,第二阶段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选编怎样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达到减量重质的目标,就成为广大一线高三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1专题复习中习题选编的基本思路
在二轮复习开始之前,我们定下的总基调是:大模块化基础上的三“度”空间。以往二轮复习时容易将模块细分为十几个甚至于二十几个,这样做一是与第一轮复习在知识块的分割上差别基本不大,容易使学生对复习产生倦怠感;二是知识之间的集成度小,纵横联系过于宽松,无法起到二轮复习应达的目的;三是二轮复习一般耗时为二到三个月,细分导致每个模块分配到的复习时间过少,很难起到模块层次上的熟悉、掌握并运用的目的。我们的六大模块分为:“化学用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非水环境无机反应类型及相关化学理论的运用”、“水环境无机反应类型及相关化学理论的运用”、“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同分异构体与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的应对策略”和“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选题练习——纠错强化——变式拓展”的转化,教师都各自回归教材文本,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根据高考命题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换的特点,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量发散拓展的角度和严格控制编题的难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题复习中习题选编的基本流程
3专题复习中习题选编的教学实例
3.1有针对性的选题
教师活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道习题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很多,确定一个恰当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在“水环境无机反应类型及相关化学理论的运用”模块的复习中,我们选择了下面这道习题。
【练习1】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 。
a. 84消毒液(NaClO溶液) b. 双氧水 c. 苯酚 d. 75%酒精
(2)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 。
a. 浓硝酸 b. 硝酸银 c. 氯水 d. 烧碱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 mol KMnO4。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___________。
a. 石灰石 b. 稀HCl c. 稀H2SO4 d. 纯碱
所需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选填代号)。
(6)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操作Ⅱ是
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_______
(填性质)上差异,采用________(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的。
学生活动:
学生对习题的分析应尽量从四个层次进行:①这道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怎么想到要这样做;④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哪种最好。
独立完成练习,对自己做不出的部分要注明原因,如①不善于解剖题目,找不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②联系不起来,通过分析找不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③不能联想起或借助于过去解题时用过的相关思路和方法,从中推断出新条件、新数据,为解题打开通道;④找不出“生题”和“熟题”之间的共同点,等等。
浅谈高三专题复习中的习题选编(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