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以后全国相继出现了以经营开发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如用友公司、金蝶公司、安易公司等百家会计软件开发公司。这些公司在财政部支持下,业务发展较快,在这一阶段,除了一些大型企业自主开发外,许多中小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相继购买了通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达到了省时省力、见效快的良好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应用软件的能力较差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另外,财务软件种类很多,且各软件之间也有一些不同,当一个精通用友软件的会计人员,去一家用金蝶软件的公司,则在初始阶段又有一段摸索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人才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有部分单位替代了手工核算,还有一些单位进入了初步实施阶段,会计软件公司也相继成立,通用的商品化软件也在逐渐的满足用户的需要。但现行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会计理论由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技术飞速发展,受到了全面人员相互脱节的问题,也阻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我国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才较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的软件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需要,会计人员又难以开发出财务软件。
例如,在当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缺少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1)目前在我国,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2)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3)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问,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而同时,会计信息要变得更加的安全就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作为支撑。当前,计算机应用范围已经变的十分的广泛,各种各样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的诈骗等犯罪现象变得越来越多。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之下,几乎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通过数据文件的形式来通过一定的存储介质进行保存的,而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这种情况下,这些保存的信息就很容易被复制、删除和篡改,同时还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另外,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发展,未经授权的人员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浏览全部数据文件,这也使得对于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复制、伪造、销毁变得更加的简单。当前,很多的软件系统都在思考的是怎样将会计功能更加的完善,然而对于数据的保密问题却研究的不够。对于安全性更是难尽人意,系统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瘫痪或遭病毒侵袭就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例如,在会计电算化之下,会存在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会计数据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给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关联单位等信息的使用者带来重大损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在网络环境中,会计数据通过通讯线路传输,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其面临着被未授权人员的非法截取或修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四)会计电算化在税务稽查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的种类:用友软件、速达软件、浪潮软件、智商软件、其他软件,还有一些系统或部门自身研制开发的软件,以此看出会计软件种类繁多,操作复杂,缺乏统一的标准,行业特点明显,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有的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在电子数据上大做文章,或临时拼凑数据,或将电子数据毁掉,有的甚至采用两套账等手段来对付税务稽查,以达到偷税的目的,使得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情况难以有效控制。
1.软件程序中存在多种“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012(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