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会计目标是指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工作环境背景下对手中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目标制定,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有效载体,提高会计报表编制信息和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效率作为最终目标,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作为最终目的。企业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需要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力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和数据模块进行有效处理,为提高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从而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确定整体会计目标。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一)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变
就企业会计数据处理模块而言,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等级总账、记录应收账款和总账的金额和时间、总账账目的等级和往来账目等。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数据的程序流程是:报账-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核算。有些企业比较重视报账或者成本核算,没有将重心放在核算管理以及数据处理方面,导致电算化管理功能不全面,从而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数据处理模块中的广泛运用,由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和整体质量,而且降低了会计从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二)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主要以手工记录为主,这种形式的记载载体主要以纸质为主,以纸质作为记账凭证、账簿等。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纸质会变黄或者字迹模糊。不仅会影响后期的录入工作,进而耽误工作进度,而且会影响企业在决策、经营与管理中的科学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纸质作为会计信息记载的载体已经被光盘、磁盘等载体所取代。以光盘和磁盘作为凭证和账簿的储存媒介形式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效率,而且提高了数据处理和会计信息处理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将会计电算化落实到会计处理流程的每一模块。
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作为会计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模块的有效载体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从而在广大企业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不断规范,促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标准化、网络化、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