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基本假设与定义,社会责任领域的文献仍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经过长时间激烈的学术讨论,研究人员还没有就社会责任的潜在主题达成一致。随着社会责任理论的不断发展,尽管在社会责任的定义等问题上各国学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企业..
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基本假设与定义,社会责任领域的文献仍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经过长时间激烈的学术讨论,研究人员还没有就社会责任的潜在主题达成一致。随着社会责任理论的不断发展,尽管在社会责任的定义等问题上各国学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共性,其重点应披露内容基本一致。 Mathews和Guthri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当一个企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年度报告或单报告都可以成为这些信息披露的载体;进而某些学着提出,社会责任信息应分为:环境信息、社会参与、产品、人力资源、能源或其他;一些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环境问题、慈善和政治捐赠、社区问题、资源使用、消费者问题等五大类十五小类信息披露;他们认为信息披露内容包括社会积累率和社会贡献率外,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还应包括:企业收益方面旳贡献、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提供产品维修服务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对社会福利的贡献、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等。葛家澍等认为企业应披露环境保护、就业、医疗劳保、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与社区的联系与贡献等信息。李正认为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以下六类:一般社会问题(教育、公共安全、弱势群体利益等)、环境问题类(节约能源、污染控制等)、消费者、员工问题类(员工安全及健康、失业员工安置等)、社区问题类及其他。 随着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断探索,研究学者提出了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即“三重底线”的概念,它要求公司应在报告中披露公司的财务、环境和社会业绩。事实上,大多使用三重底线的概念的情况都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学者都争对企业社会责任使用“三重底线”概念。“三重底线”暗示了企业业绩不应该只从财务标准方面来衡量,也应通过减少环境与社会标准的透明度来衡量,三重底线的概念也为此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于内容和模式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展望未来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应不断地拓宽研究领域, 在具体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应更加细化、多元化。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理论基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都会使研究呈现出迥然各异、丰富多元的特征。所以, 结合特定的地域环境、制度、市场环境、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改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测量方法, 对数据类型挖掘、回归模型设定等技术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是今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的努力方向所在。在影响因素方面, 应深入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决定机制,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利益驱动与动机研究;在经济后果方面, 应立足市场环境背景, 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 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行为、交易成本以及市场信息环境等的影响, 而为了增强实证研究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在研究中需考虑控制样本的“自选择偏误”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等。此外,近年来行为学、心理学方面的成果被广泛地引入了会计研究领域, 调查、实验、案例剖析等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得到大量应用。行为学与心理学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借鉴融合将为研究者提供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如产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研究、慈善捐赠信息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共关系价值研究等。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3)(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 | 下一篇:论财务会计管理 (2) |
点击查看关于 我国 企业 社会责任 信息 披露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