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什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什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答: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企业可持续发展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问题2、我们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答: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首先,我国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其次,政府对内部审计的安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最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域正从国有企事业单位向集体、民营企业单位拓展。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呈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⑴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由被动要求向主动需要变化;⑵ 内部审计的内容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变化;⑶ 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变化;⑷ 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控制为主变化;⑸ 对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要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变化。
问题3、谈谈你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看法.
答: 内部审计机构是在企业管理机构中设置的专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企业其他机构和部门发挥作用,其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⑴ 独立性、权威性原则的考虑。⑵ 企业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的考虑。⑶ 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的考虑。
除上市公司以外,我国目前没有从法律上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具体模式做强制性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只是强调“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依此规定,各单位可以结合本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选择适宜的机构设置模式。下面对几种类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选择,谈几点粗浅看法:⑴ 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席由董事会任免;在行政管理机构中设立审计部,审计部的日常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在业务上同时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并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大型企业集团因为经营规模较大,业务和组织结构复杂,可以在公司总部施行上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而在其下属企业,则可以施行总审计师制度,即在经理层设总审计师,由董事会任免。在行政管理机构中设审计部,行政上接受总经理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部门和总审计师的指导和监督,由总审计师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⑵ 非集团性质的大型企业。非集团性质的大型企业可以参照大型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即施行总审计师制度,同时在行政管理机构设审计部。⑶ 中小型企业以及规模不大、业务活动不太复杂的其他企业。可以考虑只在行政管理机构设审计部,负责企业日常审计业务,在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⑷ 小型企业和其他企业应充分考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和效益原则,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聘用外部审计的方式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总之,无论采取哪一种设置模式,内部审计机构都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对于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及保证其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