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级1
第2级2
第3级3
第1级4
第2级5
第3级6
进一步深化民政会计工作职责的改革
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民政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民政福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发展民政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民政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民政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民政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民政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民政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民政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三)提高民政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民政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民政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民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民政会计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民政会计的素质。
(四)建立完善“四个网络”
以民政部建立全国民政对象统计台帐为挈机,民政财务应建立完善“四个网络”,更好地为民政对象服务。一是建立社区服务网络,按照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建设,产业结构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社会福利社会化网络,继续深化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向社会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不断强化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以敬老院为依托,进一步增设面向社会,为老年人,残疾人与优抚对象服务;三是要建立社会保障网络,以救灾扶贫经济实体和互助储金会为依托,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以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福利事业为依托,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以光荣院和拥军优属,军地两用人才等服务组织为依托,建立健全双拥优抚安置服务体系;四是建立配套服务网络,为避免困难群众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民政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民政会计工作的职责应立足于反映和监督两方面,力求高标准地做好工作,坚持做到动态帐目清楚,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手续完整,票据规范,报表及时、准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经验交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互相促进;在专业技术方面,由于民政会计工作不仅仅涉及民政事业费的财务工作,它的业务分类复杂,不但要重点熟悉民政事业费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而且还要了解行政、企业、基建以及预算外经费和固定资金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日趋复杂的经济生活为其提出了日渐高深的要求,所以摆在民政会计面前的职责是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精通业务,扎实工作,干好民政会计这一职责,做一个优秀的民政会计职员。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及十一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
《求是》《燎望》杂志(2004年6-8期)
民政刊物《中国民政》(2004年10-11期以及民政法律、法规。
《财务与会计》(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