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录中损益类科目调整与报表中损益类项目的调整存在不一致现象,比如销售退回调整时,涉及损益类的调整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所得税等,在编制调整分当时均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反映,但在调整利润表时,则应分别调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所得税等项目。 例甲公司 2000年 11月销售给乙公司产品一批,销售价格503000元(不含税),销售成本40,000元,货款于12月对日尚未收到。2001年2月,因产品质量问题,经协商乙公司将该批产品全部退回。此时,甲公司的财务报告尚未经批准报出。本例中,甲公司应对该销售退回作为应调整的日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首先,编制调整分录,将账务处理在2001年度: (1)调整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8,500 贷:应收账款58500 (2)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4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000 (3)调整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40000)×33%]3,300 (4)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40000-3,300)6,700 (5)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1,00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 150) l,005 然后,调整2000年度会计报表如下: 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应收账款减58,500元,库存商品增 40,000元,应交税金减 11,800元,未分配利润减5,695元,盈余公积减1,005元。 调整利润表相关项目:主营业务收入减50000元,主营业务成本减40,000元,所得税减3,300元,净利润减6,700元。 四、注意与其他会计准则的关系 1.与《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关系 认定或有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而日后事项的确认是在日后时期,因此,有些或有事项在日后时期可能已成为日后事项,这时,就应按日后事项准则处理。例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未决诉讼,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符合确认条件,估计赔付金川万元,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或有事项的处理原则,已列入“预计负债”科目,如在日后时期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令甲公司应赔付给乙公司的金额为100万元。这时,应按日后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 预计负债9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000 2.与《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关系 日后事项中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销售的商品,在日后时期退回的,也包括报告年度前销售,在日后时期退回的商品。只要是日后时期退回的,均按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上述销售的商品如在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口以后退回的,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即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再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报表和附注,而是体现在退回年度的会计报表中。 3.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关系 对于在日后时期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处理,对于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口以后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处理。这两个准则在财务调整的方法和科目的运用上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报表的调整上,按照日后事项准则的处理是要调整报告期会计报表各相关项目,而按照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处理则不调整报告期会计报表而是在账务调整年度编制会计报表时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相关项目的上年实际数。 参考资料 1《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 2《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 3《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指南 4《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