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三、几点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对策思考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一个企业要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企业本身是不可能不存在往来款项的,这就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充分的利用好资金时间价值和良好的信用政策等等对策,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尽可能的减少坏账损失,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正常运转。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实践,对应收账款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减少坏账损失,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应收账款 信用政策 坏账损失 对策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的赊购赊销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惯例,当然,这也是以一定的“信用”为基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业务自然地被广泛运用,而且,赊销也是一种常用的促销手段。这种由于商业交易而产生的应收账款,实质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看,考虑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显然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由于商业信用的历史存在以及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赊销,通常是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有其它原因也会产生应收账款,这些原因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1、部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部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很低,主要体现在:信用政策、标准的制订及执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经济性;不注重对应收账款的防范和控制;对出现的问题又缺少有效的治理方法等。2、企业的风险意识比较淡化。风险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为了扩大产品销售,盲目地采取赊销政策去挤占市场,只注重完成了多少销售额及销售量,实现账面上的“高利润”,而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并且我国的增殖税是按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缴的(抵扣进项税后),使企业动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等于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借款交了税。3、对应收账款的本质认识不够。
应收账款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债权人给予债务人的一项短期无息贷款,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自己的经济利益作出一定的牺牲。4、竞争机制不健全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体现为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上的竞争,而是竞相采取赊销方式,比如给客户的条件更优惠,以此作为产品促销的法宝,使企业从信用的角度对客户进行选择变得非常困难,极不利于对应收账款的有效防范与拉制。这种竞争的结果也使众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5、法律不完善造成的影响。法律不完善和某些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债务官司久打难决,决而无果。许多企业为了避免陷入这旷日持久耗时耗力的诉讼中,往往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应收账款挂在账上。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明确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销售最注重的是销售量,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势必降低赊销量,从而制约了销售部门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些管理上的误区,造成企业目前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陷入拖欠的困境。
(二)客户资信状况管理不到位目前,很多企业的客户资信状况管理不到位,为了追求利润在对客户缺乏必要的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生产,不惜盲目采用赊销政策争取客户,争夺市场。这种只重视账面的高额利润,忽视客户信用的调查,从而导致应收账款的大量沉积。
(三)缺乏应收账款风险意识缺乏竞争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坏账风险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只要企业与外界有经济往来就会发生坏账。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损失,如果不能预先估计,并予以入账,等到损失实际发生时,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外,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期限,适当的延长付款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
三、几点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对策思考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须要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各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1、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
账龄分析就是根据客户所欠账款的时间长短,分析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及金额。具体就是看有多少应收账款是在信用期内,有多少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将所有逾期的应收账款编入账龄分析表,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的获得关于应收账款的重要信息,并结合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据此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收现率。
2、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积极弥补损失。
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积极建立弥补损失的坏账准备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具体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特征、金额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各项应收账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通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有效化解企业的坏账风险,积极弥补坏账损失。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
企业制定收账政策,首先要分析拖欠的原因,对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应积极与对方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尽快解决纠纷,尽早收款;对于对方一直信用良好,暂时资金困难的,不应过多的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争取在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对信用品质不良的客户,应加紧催收,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手段,加大催讨力度,尽可能收回债权。
参 考 文 献
1、李秀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7(24) 83
2、赵秀敏.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经济,2007(12):128-129.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A:23-24.
4、石月容.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对策.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23):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