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的地位。
二、农村信用社围绕生产发展的主线,提供生产型的农村金融服务。
三、农村信用社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提供消费型、投资型的农村金融服务。
四、密切与“三农”的鱼水关系,更好地改进支农服务,更好地发挥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的作用。
五、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电子化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急需的致富技术和信息。
内 容 摘 要
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我省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现今,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广大农民群众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组成的体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是治理国家的政策性借款,业务范围较窄,在基层一般不设营业网点,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商业化的利润目标驱使,其基层网点正在逐步收缩,对广大农村的业务量也在减少,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和有关农业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上。其他原来在县一级设机构网点的商业银行正在纷纷撤点,而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都集中在城市。这样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就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了。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在较多地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一、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构成,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并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商业银行(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资金供应主体,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政策性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必要补充,是运用政府行为宏观调控经济、金融的重要工具;农村信用社主要是承担为农民、农业和农村中小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任务,它机构众多、涉及面广,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首要位置,这就决定了主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必然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地位。特别是近几年,由清理整顿农村金融秩序引起的农村金融格局的重新调整,农村信用社在为“三农”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致被社会公认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二、农村信用社围绕生产发展的主线,提供生产型的农村金融服务。
在整个合作经济体系中,生产合作是主体,它直接为其成员和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流通合作是合作经济的纽带,连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信用合作是重要的资金中介,是区域合作经济中资金流通的传导系统和物质流通的“润滑剂”,是扩大生产和物质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
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所辖区域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三、农村信用社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提供消费型、投资型的农村金融服务。
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主要提供了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车贷、房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综合性贷款、个人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较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其主要面对首先富裕起来的部份农户,根据其需要的不同而提供更为细致的金融产品。在消费型方面,主要提供了个人消费贷款,该产品包括了住房贷款及购车贷款,以及汽车、家电下乡方面的贷款,形式多样,产品丰富,为农村农民提供了先使用,后还款的便利,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较大的调节作用,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其次在个人投资经营方面,农村信用社主要提供了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该金融产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对个人农户投资提供资金帮助,秉着不因投资小、生产经营规模小而放弃的原则,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也给予极大的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三农”,为“三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几个金融产品的推出极大的丰富了“三农”的金融市场,在满足普通农户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等的前提下,也给富裕起来的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让先富起来这一部份农户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壮大以带动整“三农”的全面发展。
四、密切与“三农”的鱼水关系,更好地改进支农服务,更好地发挥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的作用。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把支持“三农”的任务交给了农村信用社,赋予了农村信用社重要的历史任务,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传统信贷产品适度提高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适当简化手续。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特色农业贷款”、“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信用贷款”、“巾帼科技示范户信用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创新农户贷款品种,满足“三农”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大力推广近期开发的“农户建房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等品种,以便更好地改进支农服务,更好地发挥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的作用。
五、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电子化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急需的致富技术和信息
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 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 积极探索“农户 + 农村经济组织”的联保贷款新模式, 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如增加信息咨询服务, 收集、分析、筛选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开拓农村市场, 促进农业的信息含量, 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产业化, 不仅要帮助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寻找致富门路、提供资金, 还要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农村经济发展保险基金, 通过专业理财手段帮助农民尽量规避经营风险。扩大票据使用和流通范围, 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功能。推广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 为农民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不断推进结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开发适合农村实际、农民喜欢的金融结算服务品种, 真正方便农民的非现金支付。进一步加大电子化建设的力度, 畅通结算、资金汇划等渠道, 尽量满足“三农”资金往来中的方便、快捷、安全等多种需求, 让更多的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杨红.《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评析与制度创新路径再探》……农业经济,2004,.2、陈雪飞.《对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制改革的探析》……理论探讨,2004,.3、曹芳.《关于农村信用治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